

亞洲地區審計品質研究回顧
338
國家,上市公司有許多國營企業
(Wang et al., 2008)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美國企業有
很大差異。國營企業經理人可能由政府指派,需兼任政策任務使經理人的誘因與民營
公司有所差異,這對會計師的選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
Chan et al. (2006)
、
Wang et al.
(2008)
、
Liu and Subramaniam (2013)
等都分析影響中國國有企業會計師選擇的原因與
相關影響。
多數研究實證結果與研究理論相符,例如提升會計師獨立性對審計品質有正向影
響,包含
Gul et al. (2009)
的結果指出,中國脫勾改制政策有助於事務所提升審計品質、
Lennox et al. (2014)
指出會計師個人輪調對審計品質有正向影響等。又如會計師法律
責任對於審計品質有正向影響,因此
Firth, Mo, and Wong (2012)
、
He et al. (2015)
都發
現公司組織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品質較合夥組織為低。前述研究以中國特殊資料分
析,可以更進一步論證審計理論。
部分研究實證結果則凸顯中國資料之特殊性,例如中國會計師個人的影響力高
(Gul, Wu, and Yang, 2013)
,又如:
Chen et al. (2009)
、
Chen, Su, and Wu (2010)
分析中國
企業追隨會計師更換事務所等議題。部分研究結果與美國實證不同,例如:
Chen et al.
(2000)
指出中國市場對於保留意見與附有解釋段的無保留意見並未有不同反應,可能
源自於中國審計準則採用標準與非標準審計意見劃分所致,這也使後續許多中國研
究,以會計師是否出具標準意見取代會計師是否出具繼續經營假設有疑慮審計意見作
為審計品質的代理變數。
最後,部分文獻的實證結果反應中國市場的轉變,例如:
Chen et al. (2000)
指出,
早期中國資本市場並未給予會計師出具不利審計意見之企業負向反應,到樣本後期
(
1996
與
1997
年)會計師審計意見再受到市場之重視。又如:
Chen, Sun, and Wu (2010)
的實證結果顯示,隨著中國制度環境的改變,
2001
年之後中國客戶重要性才對會計師
審計意見有負向影響,早期客戶重要性反而對審計品質有正向影響。由前述文獻可知,
中國由社會主義轉型後,資本市場與審計市場逐漸與其他國家資本市場趨同。
二、以臺灣市場為樣本進行之研究
以臺灣資料所為之研究,有
2
篇文獻討論會計師任期(輪調)對審計品質的影響,
3
篇文獻分析個別會計師產業專精是否影響審計品質,
1
篇文獻分析國內資本市場是
否在意會計師之個人品質,
1
篇文獻分析會計師個人層級之客戶重要性對審計品質的
影響,
1
篇文獻討論會計師事務所合併對審計品質的影響。詳述如下:
Chen et al. (2008)
分析會計師個人任期與事務所任期對於審計品質的影響。他們
以裁決性應計數絕對金額及原始金額為審計品質的替代變數,實證結果顯示,會計師
與事務所任期皆與裁決性應計數存在顯著負向關係。
Chi et al. (2009)
以臺灣首次施行
會計師個人輪調的資料進行分析,無論以裁決性應計數或盈餘反應係數來衡量審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