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地區審計品質研究回顧
344
可更上層樓。
透過回顧過去文獻,本文提出下列未來研究建議:跨國研究部分,現行有關審計
品質的跨國研究,多數以全球各國為研究樣本,亞洲各國僅佔樣本的一小部分。未來
學者或許可以針對亞洲有特殊協議或有共同特徵的區域(例如:東南亞、東亞、西亞
等)進行研究。避免目前跨國研究中,將世界各國納入一併分析而無法突顯區域特徵
的問題。在個別國家之研究中,許多文獻探討個別國家特殊制度政策的影響,亞洲各
國主管機關為提升審計品質,持續制訂與施行許多新措施,例如:中國要求各省制訂
審計公費下限標準、要求事務所由公司組織轉制為特殊目的合夥
(LLP)
等,這些政策
都將影響會計師審計品質,未來研究仍可就個別國家特殊制度規定進行分析與討論。
另一方面,現行文獻較少有針對企業審計需求或影響會計師審計服務提供品質之
文獻。亞洲許多國家之企業以家族企業為主,而家族企業股權結構與聘任專業經理人
之企業有所不同,所產生的代理問題也不同
(Kim and Yi, 2006; Choi and Wong, 2007)
,
因此對於審計需求可能也有差異。同時,亞洲許多國家仍處於國營企業較多或有許多
政治關聯性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資金來源與資本結構可能與歐美企業有所差異
(Nguyen, Diaz-Rainey, and Gregoriou, 2014; Shen, Firth, and Poon, 2015)
。此外,亞洲新
創業公司眾多,這些企業的財報品質可能與其他公司有所差異
(Fan, Wong, and Zhang,
2012)
,而在不同生命週期的企業是否對於會計師有不同的需求,這些都是未來可以繼
續探討的議題。
亞洲國家審計市場與英美由四大事務所主導有所不同,舉例而言,
Francis et al.
(2013)
中指出,中國、印尼、以色列、菲律賓、泰國境內,四大事務所之市場佔有率
僅分別為
17%
、
44%
、
42%
、
42%
、
40%
。遠低於澳洲、加拿大或美國(分別為
71%
、
69
%與
61%
)。審計市場競爭程度不同,對於會計師審計收費與審計服務品質之提供
有所影響。再者,各國審計專業發展的程度差異大,以
Lamoreaux et al. (2015)
的統計
為例,在
13
項計分項目中,亞塞拜然與約旦只拿到
3.33
與
3.67
分,而中國、印尼、
泰國與菲律賓都拿到
10
分以上的分數。各國審計專業發展的程度差異,將影響審計
服務品質的提供。各國審計環境的特徵對於審計品質的影響,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隨著會計師服務內容的多元化,各國也陸續制訂確信準則公報。例如:中國在
2007
年公布中國註冊會計師鑒證業務基本準則(類似臺灣之確信準則公報)。臺灣在
2015
年公布確信準則公報第一號-非屬歷史性財務資訊查核或核閱之確信案件等。會
計師執行非審計服務對企業的影響,以及對於會計師行業之影響,也是未來值得分析
的議題。而會計師是否可以透過各種查核、核閱或確信報告與使用者溝通,則是近期
興起的另一個議題
(Gold, Gronewold, and Pott, 2012)
。隨著各國參考國際審計準則大幅
修改查核報告之格式,投資人與債權人是否可以區分不同查核報告格式的差異,理解
會計師透過查核報告中關鍵查核事項說明所傳達的內容,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