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1
期
199
Sweeney, Soutar, and Johnson (1999)
認為除了購買時產品的價格、品質和服務會影
響知覺價值之外,消費者也會將交易過程中的損失納入考量;因此知覺價值模式如果
能夠將成本因素考量進來,將有助於解釋知覺價值是如何評估的。由於人性存在投機
行為,因此消費者在缺乏信任的前提下,即使完成契約的簽訂,消費者仍會擔心賣方
是否遵守交易契約的承諾,因此必須透過監督行為降低道德危機成本,當監督行為所
耗費的時間精力過大時,則會降低對商品的認知價值
(Williamson, 1985)
。因此廠商必
須事前致力於降低道德危機成本,藉此提升事後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認知價值。例如:
統一推出
AB
優酪乳,並在幾年內業績成長的三成,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統一透過國家
健康食品的品質認證,讓消費者相信優酪乳有其功效,同時請名人醫院院長代言,建
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心。由此可知,降低道德危機成本有助於提升產品的價值;反
之,一旦道德危機成本過高,則會減損產品的價值。
在某些買賣交易的形式中,會讓消費者感受到特別高的道德危機成本,例如:賣
方式在簽約後或交易完成後,才開始提供服務,這種類型的交易模式通常具有很高的
道德危機成本,因為消費者在還沒有取得產品或服務之前,就必須簽約或付款。而旅
遊業正是這種交易形式的代表,由於旅遊商品的購買通常需要先簽訂旅遊定型化契
約,爾後才出團進行旅遊行程,因此消費者在旅遊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注意旅行社是
否提供先前所約定的旅遊內容。由於知覺價值是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對於交易內容的整
體評估,是從交易中獲得利益以及獲得該利益所付出的成本,兩者權衡後的綜合認知
(Wood and Scheer, 1996)
,因此過程中為了降低道德危機成本而付出的監督行為,將會
影響消費者事後對於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認知。基於消費者對於價值的知覺一部份來自
付出什麼(成本)的認知
(Zeithaml, 1988)
,其中付出的概念可視為一種成本,包含實
際購買前與消費過程所付出的金錢成本以及無形成本;其中無形成本除了時間、搜尋
等事前的成本外,還包含事後為了確認服務內容、商品屬性等的監督行為所產生的成
本
(Murphy and Enis, 1986; Snoj, Korda, and Mumel, 2004)
,其概念即是交易成本理論所
述的投機行為造成顧客無法確定業者是否遵守承諾的道德危機成本
(Williamson,
1985)
,由此可知,消費者可能擔心商品或服務的內容是否如預期的表現而必須付出時
間與精力監督產商允諾的交易內容,而這因為道德危機成本產生的監督行為將為降低
消費者對於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認知
(Kim and Li, 2009; Kim et al., 2011; Teo and Yu,
2005)
。因此,本研究認為廠商若能降低道德危機成本,則能提高消費者對於商品的知
覺價值;推得以下假設。
H4:消費者所感受的道德危機成本認知會負向影響其知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