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學合作之價值創造與交換:「教學-研究-服務」整合個案之歷程與反思
162
本文檢視侯勝宗從事計程車長期研究歷程的資料回溯研究與歸納,絕大部份的資
料係來自他個人研究歷程中所累積而得。侯勝宗因為從事超過十二年以上的跨國計程
車產業研究,研究方法包含質性的個案研究與量化的因果驗證,故累積許多初級的訪
談、觀察資料與次級的文件資料,這些即為本文從事歷史研究的主要史料與次要史料。
附錄一整理了本文所探討的計程車產學合作歷程中的主要史料來源。
二、新加坡康福與台灣計程車跨國長期研究
過去超過十二年的研究期間
(2003-2014)
,侯勝宗持續專注於台灣計程車產業如何
藉由衛星派遣科技的導入,驅動了產業層次的結構創新、廠商層次的服務與流程創新,
與個人層次(司機)的工作創新與科技意會等議題。此一長期計畫主要的研究場域是
以新加坡與台灣二地計程車司機如何採納一項全新的衛星車隊派遣科技(系統命名為
iCall
)為觀察田野,採用兼具質性田野調查與量化實證分析,進行長時間縱斷面的單
一產業研究。
計程車產業是個辛苦的
3K
產業(骯髒、危險、辛苦)。長期以來,台灣因為計
程車車牌管理不當,造成產業整體的供需失衡,導致過度競爭。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2008
年計程車司機的時間空車率高達
70%
以上(中華民國運輸學會,
2008
)。其中
主要原因即為資訊不對稱,一方面司機在街上找不到乘客,另一方面乘客也叫不到車。
再加上計程車司機過去給人的印象不佳,因此乘客也擔心服務品質與搭乘的安全性。
這樣的產業供需失衡與負面的社會觀感,在
2001
年台灣大車隊的創立後,開始
有了改善契機。台灣大車隊創立於
2000
年,初期係移轉新加坡康福計程車所開發的
iCall
派遣系統與營運模式,利用衛星派遣科技與嚴格的司機隊員管理,創立了全台灣
第一家標榜「人在做,天在看」的安全與安心車隊。在歷經了十餘年的經營,台灣大
車隊的創新服務與經營模式逐漸獲得社會大眾的口碑與品牌形象,並於
2012
年成為
台灣股票市場的公開發行上櫃公司。近年來,由台灣大車隊所帶動的小黃司機服務創
新,也驅動了台灣計程車產業生態的正向循環,愈來愈多的傳統無線電車隊,紛紛升
級為衛星派遣服務公司。計程車已從傳統的運輸產業轉型為民生必需的服務業。
三、計程車產學合作研究成果檢視
侯勝宗的計程車產學合作在經歷了十二年的研究後,共計產出了:十篇中英文期
刊論文、一本科普專書、八篇教學個案、三件專利、二項
APP
軟體、一個入口網站、
一個校內研究中心、系列的產業專業訓練課程與長期的司機關懷服務,並創辦了一家
非營利組織(參見附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