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1
期
161
產業與學術二造雙方所關心的議題並不相同,故彼此必需透過更多瞭解對方的想法,
傾聽對方意見,來調適並整合不同觀點,藉由更多的互動與融入,來進行合作探索。
在此種合作關係基礎下,儘管整合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多元觀點並不容易,但若關係管
理的適當,在研究調查過程中,對問題將產生更完整與全面的洞察,遠勝於僅透過對
單一利害關係人的意會
(Sense-making) (Morgan, 1983; Weick, 1995)
。
在操作層次上,
Van de Ven (2007)
以研究問題
/
目的與研究觀點為二大構面,提
出以下四大類的入世學術研究類型(圖
1
)。四種不同類型代表著不同產學研究的價
值交換取向,其中最大的差異為研究者是否介入組織內部,與是否主導該議題的發展。
研究觀點
圖
1
入世學術的四種類型
研究問題
/
研究目的
敘述
/
說明
設計
/
介入
資料來源:
Van de Ven (2007)
公正第三
方的組織
外部人士
有關連性
的組織內
部人士
基礎科學
(收集利害關係人意見)
政策
/
設計科學
(專業務實的調查研究)
與合作組織間的知識共創
為組織所進行的介入性行
動研究
參、研究方法與計程車產學合作介紹
一、質性方法:歷史研究法
質性研究在於深入探討特定問題及藉由詮釋現況,描述出研究的核心問題,其中
包含個案研究、民族誌學研究與歷史研究⋯等。其中歷史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係
指有系統的搜集及客觀評鑑與過去發生之事件的資料,以考驗該事件之因、果或是趨
勢,希望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進而有助於解釋現況以及預測未來之一種歷程
(McCullagh, 1984)
。歷史研究的資料來源有二大類
(Bybee, 1982)
:
(1)
主要史料,係指
事件的真正觀察者與參與者所提出之報告,或過去使用之物體可供直接研究。
(2)
次
要史料,係指不是報導者真正目擊事件而提出之報告;或許是和真正觀察者交談後,
或閱讀觀察者之報告後再予以剪裁寫成,因此在資訊之傳遞歷程中難免會造成歪曲之
現象,只有在研究者沒有主要史料可供採用時,才使用次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