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60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60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產學合作之價值創造與交換:「教學-研究-服務」整合個案之歷程與反思

160

析鑽石模式雖可以做為學術工作者自身「教學-研究-服務」價值創造的策略規劃,

但卻不適宜應用於學術與產業的組織間產學合作情境。

產業界或組織無法有效使用大學教授所發表的學術知識,是一種典型的知識移轉

困難

(Argyris and Schon, 1996; Beer, 2001)

。如果學術工作者想要讓自己的研究對產業

或實務界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必須要瞭解如何跨域與不同對象(例如:實務人士)

進行知識溝通

(Van de Ven and Johnson, 2006)

。換言之,學者撰寫期刊文章所得的知

識,必需經過有技巧的移轉、詮釋才能適用於實務界使用;因為學術發表與實務應用

是分屬二種不同社群,需要不同的知識形態與溝通模式。但是如果該研究的進行是以

實務現象為出發,並以產學合作研究來進行,則此一知識移轉問題應較易化解

(Mohrman, Gibson, and Mohrman, 2001)

。接下來,本文將援引

Van de Ven (2007)

所提

倡的入世學術觀點,來探討產學合作間的價值交換。

入世學術係指接受過社會科學訓練的學術工作者,與實務人士一同討論、互動與

學習,共同探索科學尚未觸及的問題,

Simon (1976)

認為此種方式或許可以比基礎科

學或應用科學產生更重要的前緣知識。事實上,學術

(Scholarship)

的意義遠超過研究

活動本身,入世

(Engagement)

即為讓學術更為活用、產生影響力

(cf. Van de Ven,

2007)

。換言之,入世學術可以詮釋為學術與實務雙方的價值交換,使研究者對社會(產

業)感生更深層的互動關係,用研究回應實務的需求。

在概念層次上,入世學術可以用三種特色來描述

(Van de Ven, 2007)

(1)

形式

(Form)

:研究者藉由與其他利害關係人互動,並援用他們的不同觀點來學習特定的問

題;

(2)

關係

(Relationship)

:研究過程中涉及學術工作者與實務人士間的談判、相互尊

重與合力地形成一個學習社群,與(為)利害關係人共同研究一項複雜的社會問題;

(3)

身份

(Identity)

:學術工作者如何看待與實務社群的研究關係與研究標的物。從價值交

換角度,產學合作的互動過程有以下二種不同的關係基礎:

交換取向之產學關係:若產學合作的關係是在交換基礎下,合作廠商通常視研究

者為一外部顧問,希望能提出公司問題之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研究者可能對合作廠

商所面臨的經營問題較沒有興趣,而是關注該問題背後社會現象之一般化與理論關聯

性。在此種交換關係基礎下,如果研究者不細心處理產學互動關係,則可能因為研究

者與產業界存在著針峰相對

(Tit-for-Tat)

關係,容易造成非贏即輸或雙輸之結局。例

如,

Grey (2001)

Kiduff and Kelemen (2001)

便指出研究者與合作廠商間經常存有不

同的興趣與利益,故難以整合。

合作取向之產學關係:現今的產業現象太過複雜,致使過往管理學術理論很難精

準地解釋與解決實務問題,故

Van de Ven (2007)

認為實務人士與研究者均存有高度的

合作動機,希望彼此學習、共同探索問題,好找出解決方案。但在現實世界中,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