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57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57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1

157

包含了人、組織、流程、科技、資訊的整合服務工程

(Hefley and Murphy, 2008)

從大學來看學術工作者角色,我們可以說大學教師身負三種主要職責:

(1)

教學;

(2)

研究;與

(3)

服務。對學生而言,大學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對研究

而言,大學教師是在特定學術社群內從事知識創造與交換的參與者;對服務而言,大

學教師可以選擇在校內從事行政服務,或校外從事社會

/

社群服務。故從服務科學來

詮釋大學教師工作,我們可以說大學教師是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此三大類專業活動,

來進行價值的創造與交換。而如何有效管理或整合此三大類活動,發揮彼此的綜效,

就成為學者的重要挑戰。

本文嘗試從產學合作的價值創造與交換角度,探討管理學院(商學院)教師如何

整合並執行「教學-研究-服務」三大價值活動。學術工作者除了達到研究的攸關性,

並能藉由協助產業解決實務問題達到研究的關聯性,回應

Gulati (2007)

呼籲的克服學

術-實務鴻溝。以下,將從跨領域合作策略規劃與入世學術

(Engaged Scholarship)

學理出發,佐以一項為期十二年的計程車產業研究為個案,反思學術工作者如何從價

值觀點,來促進學術與產業間的價值創造與交換。最後,也同時檢視產學合作困難之

處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貳、理論與分析模型建構

一、跨領域產學合作:具實用性的學術研究為何重要?

創造價值是跨領域合作的主要核心訴求

(Austin, 2010)

。過去已有許多文獻探討不

同型態的跨領域合作,其中包含:營利組織間的價值創造或與顧客的價值共創

(Bowman and Ambrosini, 2000; Brouthers, Brouthers, and Wilkerson, 1995; Forsstrom,

2005; Lepak, Smith, and Taylor, 2007; O’Cass and Ngo, 2011; Austin and Seitanidi, 2012)

非營利組織與營利組織間

(Cairns, Harris, and Hutchinson, 2010; McLaughlin, 1998)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

(Bryson, Crosby, and Stone, 2006; Cooper, Bryer, and Meek,

2006)

等不同合作類型。另外,也有學者研究不同合作類型的領域內與領域間價值創

造過程之相似性與相異性

(Selsky and Parker, 2005)

。產學合作是一種典型的跨領域合

作,其牽涉到學術工作者(非營利)與產業實務業者(營利)間的價值交換與價值創

造過程。

其次,管理與組織學習領域的學者則從知識觀點認為理論與實務間的鴻溝係因為

以下三種原因所導致:

(1)

知識移轉困境

(Argyris and Schon, 1996; Beer, 2001)

(2)

論與實踐的知識型態差異

(Kondrat, 1992; Van de Ven and Johnson, 2006)

;與

(3)

知識生

產困境

(Tranfield and Starkey, 1998; Hodgkinson, Herriot, and Anderson, 2001)

等原因所

造成。而成功的產學合作是能克服上述困境,使得學術工作者與產業實務人士能共同

創造可行動的知識

(Antonacopoulou, 2009)

。他們主張有影響力的管理學術知識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