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核品質屬性、財務報表可比性與投資效率
138
計數品質)外,可比性的良窳亦是關鍵。高可比性不僅可讓內部報表使用者瞭解公
司績效的趨勢,亦可更清楚瞭解自身於同業間的表現情形,進而作出適當的投資決
策。再者,對於高可比性公司而言,可讓外部報表使用者,知悉公司真實的成長趨
勢,進而減少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例如:透過折價現象的減少,而獲取足夠的資金,
以減少投資不足。此外,較高的可比性可增加分析師跟隨人數,藉由監督力道的提
升
(De Franco et al., 2011)
,減緩過度投資的情形。準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說:
H2a: 其他情況不變下,可比性與投資不足呈負向關係。
H2b: 其他情況不變下,可比性與過度投資呈負向關係。
參、研究設計
一、研究期間與資料來源
由於早期上市與上櫃家數不多,且可比性的計算需要過去
16
季的資料,因此
僅以
2005
至
2011
年所有上市與上櫃公司為研究樣本,初步樣本共有
10,348
筆公司
年
(Firm-year)
,排除估計可比性時,因每年產業數低於
8
家之樣本與各季報酬與盈
餘之遺漏值以致無法估計者共有
5,190
筆。再者,估計應計數品質時需要連續前五
年度資料,不符合此篩選規定者共有
728
筆。最後刪除其他各財務與公司治理變數
之遺漏值
578
筆後,合計樣本數為
3,852
筆公司年。所有資料均取自台灣經濟新報
社
(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
之資料庫。
二、可比性之衡量
De Franco et al. (2011)
認為如果兩家公司對於一組同一性質的經濟事項,會計
系統的處理方式如果相似的話,隱含雙方財務報表的比較性也較高。基於上述概念,
必須先估計二家公司彼此之間盈餘與報酬間的關聯性,下列
(1)
式即第
i
家第
t
期的
盈餘與報酬的關係,透過此模型可估計出迴歸係數
(
)
,此組迴歸係數代表第
i
家第
t
期的會計系統;同理,第
j
家的會計系統亦可由第
(2)
式估計而得:
(1)
(2)
第
(3)
式係在第
i
家公司會計系統為前提下,當面臨到某一組經濟事項
(
Return
i,t
)
時,第
i
家公司的盈餘估計值,再者,假設若第
j
家公司面臨到同一組經濟事項
(
Return
i,t
)
時,估計出其盈餘估計值
(
Earnings
ijt
)
,如第
(4)
式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