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8
卷第
2
期
本點。最後,影響可比性的因素的文獻較為缺乏,僅有
De Franco et al. (2011)
。
De
Franco et al. (2011)
指出當同一產業、規模相當或盈餘屬性類似時(例如:應計數品
質、可預測性、平穩化程度、發生虧損與否),兩兩公司的「產出基礎可比較性」
也較高。
二、會計師事務所任期、查核人員經驗與盈餘品質
在會計師事務所任期方面,
Geiger and Raghunandan (2002)
以
1996
年至
1998
年
間發生破產之公司為研究對象,並檢測破產前事務所是否簽發繼續經營疑慮的修正
式無保留意見
(Going-concern Modified Opinion)
與會計師任期之關聯性。研究結果
發現,會計師在委任初期,較少簽發繼續經營假設有疑慮之意見,但隨著任期的增
加,會計師增加簽發之可能性,換句話說,委任初期將較容易發生審計失敗,而結
論傾向不支持輪調制度之實行。
Carcello and Nagy (2004)
以
1990
至
2001
年間違反
證交法規則
10(b)-5
的公司做為研究對象(即發生舞弊的公司),探討會計師審計
任期與財務報表舞弊發生與否間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審計任期較短者(三年內)
發生財務報表舞弊的可能性較高。
除來自查核意見與財務報表舞弊的實證證據外,許多研究發現任期愈長,其盈
餘品質也較佳。
Johnson, Khurana, and Reynolds (2002)
探討事務所任期與財務報表品
質之關聯性,將異常應計數絕對值及應計項目之持續性作為財務報表品質代理變
數,並進一步區分事務所任期為短(
2
至
3
年)、中(
4
至
8
年)及長(
9
年以上)
任期三組,以中任期組作為標竿組
(Benchmark)
。研究結果發現,短任期組的財務
報表品質較中任期組還要低,而在長任期組並未發現財報品質有降低之情形。整體
而言,結果顯示相較於會計師任期僅在
2
至
3
年時,若會計師任期長至
4
年以上則
會改善財務報表品質,因此強制會計師輪調將會產生負面效果。
Myers et al. (2003)
亦發現會計師任期與異常應計數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
Ghosh and Moon (2005)
不僅
發現盈餘反應係數與會計師任期間呈現顯著正相關,亦發現盈餘對股票的評等及公
司盈餘達到盈餘預測目標的機率均隨著會計師任期增加而提高,顯示資訊中介者
(信評機構與財務分析師)也抱持相同看法。
Jenkins and Velury (2008)
發現會計師
任期與穩健性呈現顯著正向關係,亦即支持會計師任期愈長盈餘品質愈好之論點。
Li, D. (2010)
則進一步依客戶重要性進行分組,研究結果顯示,僅在客戶重要性較
高的組別,會計師任期與穩健性間呈顯著正向關係,該文認為這些客戶因受到市場
或會計師的高度關注,故盈餘品質會較高。
最後,行為會計相關文獻透過專家與新手間的比較,分析查核人員經驗多寡對
於判斷績效之良窳,多數文獻均認為經驗係影響查核人員判斷績效之重要因子(例
如:
Messier, 1983; Krogstad et al., 1984; Libby and Frederick, 1990; Choo and Trot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