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37 /30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37 /30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37

臺大管理論叢

28

卷第

2

而造成投資不足。另外,公司決策者為了提高後續聘任的可能性時,在離職的前幾

年為製造公司績效良好的假象,而縮減研發支出

(Dechow and Sloan, 1991)

。在逆選

擇方面,相較於投資者,管理當局對於公司未來前景發展具有資訊優勢,故增資時

會產生折價的現象。例如:

Myers and Majluf (1984)

認為公司藉由外部融資取得資

金進行投資淨現值為正之計畫時,因股東與外部投資人之間資訊不對稱,造成股價

折價的情形,使得管理階層放棄現金增資之機會,進而錯過淨現值為正之投資計畫

的執行,導致投資不足的情形。

過去分析性文獻認為財務報表品質的提升有助於減少投資人與公司間逆選擇與

道德危險的情形,進而為企業帶來效益,例如:降低資金成本或提升投資效率

(Leuz

and Verrecchia, 2000; Bushman and Smith, 2001; Verrecchia, 2001)

。具體而言,盈餘品

質的改善可提升投資人監督的力道,降低經理人從事不利於公司價值的投資活動

(Jensen, 1986; Lambert, Leuz, and Verrecchia, 2007)

或者減少增發新股折價的現象,

因而使經理人在資金獲取上更為彈性,以減少投資不足的現象

(Myers and Majluf,

1984)

。此外,

McNichols and Stubben (2008)

指出當經理人提供一個品質不佳的盈餘

數字,可能會讓投資決策者對於盈餘成長趨勢產生誤解,因而作出錯誤的判斷。例

如:經理人虛增(減)盈餘,公司內其他投資決策者誤以為公司成長機會眾多(過

少),因而產生過度投資(投資不足)的現象。

實證研究方面,

Biddle et al. (2009)

探討盈餘品質的良寙是否會影響公司投資效

率。首先,給定事前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的傾向下,分析財務報表品質與投資效率

間之關聯性。其次,探討財務報表品質是否會影響事後偏離正常投資水準的程度。

在衡量財務報表品質方面,包括應計數品質、修正後應計數品質、財務報表可讀性

與前述三項變數的平均值。實證結果發現當事前公司具有過度投資(投資不足)的

傾向時,高品質的財務報表可減少過度投資(投資不足)的情形;而財務報表品質

較高的公司,其事後偏離正常投資水準的程度也較低,換言之,較高的盈餘品質可

減緩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的情形。

Chen et al. (2011)

以發展中國家中未公開發行公

司為研究對象,由於市場對未公開發行公司之公開資訊需求程度較低,發展中國家

對於投資人保護程度較差、且資金來源仰賴銀行體系及財稅合一的程度較高,因此,

該文亦主張當資金來源依賴銀行體系程度愈高時,財務報表品質愈顯重要,故舉債

依賴程度愈高時,財務報表品質提升投資效率的幅度愈大;相較於公開發行公司,

未公開發行公司易受到稅務誘因的影響,其編製報表主要目的係為了降低所得稅費

用,而非提供攸關的資訊給予投資者或經理人,故當財稅合一程度愈高時,會降低

財務報表品質與投資效率間的關聯性。整體而言,實證結果支持均上述主張。

基於上述盈餘品質可改善投資效率的論述外,公司往往透過同業比較分析或採

行標竿制度

(Benchmark)

(例如:

Gong et al., 2011

),因此除自身盈餘品質(即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