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核品質屬性、財務報表可比性與投資效率
132
近年來許多研究主張盈餘品質的提升有助於減少資訊不對稱及經理人與外部投
資者的代理問題,進而增加投資效率
(Leuz and Verrecchia, 2000; Healy and Palepu,
2001; Bushman and Smith, 2001)
。具體而言,會計資訊之所以可影響投資效率,其
主要理由有三:
(1)
可減少資本市場的不完美、
(2)
可提升內部或外部投資決策正確
性及
(3)
加強資金提供者的監督力道
(Bushman and Smith, 2001; Biddle and Hilary,
2006; Biddle, Hillary, and Verdi, 2009; Chen, Hope, Li, and Wang, 2011)
。過去探討可比
性效益時多以外部報表使用者的觀點,例如:分析師的預測行為或機構投資者投資
行為,鮮少分析可比性對於企業內部決策的影響,然而公司內部進行決策時,管理
者常會進行同業比較分析或採行標竿制度
(Benchmark)
(例如:
Gong, Li, and Shin,
2011
),因此除了自身盈餘品質(即應計數品質)外,可比性的良窳亦是關鍵。因此,
本文第二個目的係以投資效率的角度,探討可比性之經濟後果,具體而言,本文欲
探討較高的可比性是否有助於改善投資效率。
本文以
2005
至
2011
年台灣上市及上櫃公司為樣本,先以查核品質屬性的角度
檢視影響可比性之決定因素,實證結果顯示會計師事務所任期愈長或簽證會計師查
核經驗較多,則企業之可比性越高。而在進一步分析中發現僅在會計師事務所查核
初期或中期(
8
年以下),簽證會計師查核經驗才能有助於改善可比性。另外,個
人層級產業專家或會計師個人產業經驗亦是影響可比性的決定因素。在投資效率方
面,本文發現較高的可比性可改善企業之投資效率,惟僅限於投資效率不足的部分,
但若進一步將投資區分成資本支出與非資本支出後,資本支出之過度投資或投資不
足的情形均可獲得改善,而非資本支出的部分未受到可比性的影響。
本文之貢獻有以下幾點,第一、當國外針對可比性已有廣泛性之探討與分析時
(例如:
De Franco et al., 2011; Yip and Young, 2012
),台灣仍未有文獻進行探討。
本文除可彌補現有文獻不足之處,亦可作為後續發展相關議題的參考(例如:台灣
2013
年採行
IFRS
後,可比性是否增加)。另外,本文所採行「經濟基礎可比性」
指標,現有文獻中僅有來自美國與歐洲的實證證據,尚未有學者對於發展中市場的
國家進行探討,故本文亦有助於此研究缺口之補強。第二、針對影響可比性的決定
因素之文獻卻寥寥無幾,僅有
De Franco et al. (2011)
針對產業、規模或盈餘屬性等
公司特性進行分析,惟過去研究顯示會計師事務所或會計師個人係影響裁決性應計
數、盈餘反應係數或穩健性等盈餘品質之重要決定因素,在台灣,相關會計原則變
更亦必須經過會計師複核。本文探討事務所任期及會計師個人簽證經驗對可比性的
影響,可彌補過去文獻不足之處。第三、本文對於盈餘品質與投資效率的關聯性之
文獻有補強作用。過去發現較佳盈餘品質可將強化投資人監督力道或提升內部或外
部投資決策正確性,進而改善投資效率
(Biddle et al., 2009; Chen et al., 2011)
。然而,
這些文獻大多使用應計數品質或盈餘管理程度做為盈餘品質的代理變數,其結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