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31 /30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31 /30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31

臺大管理論叢

28

卷第

2

任期是影響盈餘品質之重要因素

1

,包括異常應計數、盈餘反應係數與穩健性等(例

如:

Myers, Myers, and Omer, 2003; Ghosh and Moon, 2005; Jenkins and Velury,

2008

)。此外,過去行為會計文獻透過專家與新手間的比較分析,發現查核人員經

驗多寡係影響判斷績效之重要因子(例如:

Messier, 1983; Krogstad, Ettenson, and

Shanteau, 1984; Libby and Frederick, 1990; Choo and Trotman, 1991; Shelton, 1999

)。

最近檔案資料分析方面,亦指出除了事務所因素外,會計師個人查核經驗是影響盈

餘或審計品質之重要因素(

Chi, Myers, Omer, and Xie, 2013; Gul, Yang, and Wu, 2013;

林孝倫與林嬋娟,

2016

)。第二,過去計算可比性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主要差異在

於是否在兩兩公司面臨到相同的經濟事項基礎下進行衡量。盈餘共變性

(Earnings

Comovement)

以兩兩公司盈餘解釋能力來評估可比性,此可比性並未在兩兩公司是

否面臨到相同的經濟事項基礎下進行衡量,因此可能只衡量到統一性

(Uniformity)

即形式上可比性,而非真的可比性

(True Comparability) (Lang, Maffett, and Owens,

2010)

2

Francis et al. (2014)

認為文中所定義的查核風格(似統一性),較接近盈餘

共變性的概念

3

。但本文所定義的可比性,又稱經濟基礎可比性,係指相同經濟事

項時,兩兩公司間的會計系統是否相似,故此可比性不僅可跳脫統一性的框架,且

與前述《財務報導之觀念架構》中的定義較為契合。此外,本文論述係認為事務所

任期愈長或會計師經驗愈豐富應較注重交易之經濟實質,因此採用經濟基礎可比性

較為合適。第三,

DeFond and Zhang (2014)

指出投入面審計品質屬性可區分成兩個

部分:查核人員特徵

(Auditor Characteristics)

與審計人員與受查客戶間契約特徵

(Contracting Features)

Francis et al. (2014)

僅以事務所規模作為探討變數,但本研究

將上述二者同時納入考量,分別以會計師經驗作與事務所任期作為衡量變數

4

,並

在額外分析中探討二者之間的交互效果,將可對於查核品質屬性對於可比性的影響

更為暸解。綜合上述,本文第一個研究目的即分析查核品質屬性(包括事務所任期

與簽證會計師查核經驗)是否影響可比性。

1

雖然部分學者或管制機關主張任期過長可能疏於過度自信

(Over-confidence) (Tan, 1995)

,亦或

與客戶關係過從甚密

(Over-familiar)

而無法堅守獨立性,但多數實證結果顯示較長的任期並不

會損害審計品質,反而在查核初期因為缺乏特定客戶經驗而降低審計品質。

2 De Franco et al. (2011)

亦指出盈餘共變性的另一個缺點,即經濟基礎可比性是採用預測盈餘

(Expected Earnings)

的觀念,但盈餘共變性卻是採用實際盈餘

(Actual Earnings)

的觀念,故盈餘

共變性會包含衡量誤差中,例如:當兩家公司具有相同的會計系統時,但另一家公司之盈餘波

動程度較大

(Volatility)

,則兩種可比性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3

詳見

Francis et al. (2014)

附註

6

4 DeFond and Zhang (2014)

認為公費亦是代表契約特徵之重要變數,但由於台灣審計公費是條件

式揭露,為避免樣本不完整及自我選擇的問題,本研究並未將審計公費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