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enu](styles/mobile-menu.png)
![Page Background](./../common/page-substrates/page0059.png)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4
期
49
一、案例選擇與設計
本研究首要為分析「逆強」模式,共有三個理論抽樣原則
(Theoretical Sampling)
,
以做為分析劣勢下創新行為的基準
(Yin, 1994)
。第一,相對於強勢者,研究對象應該
是弱勢者,且必須不是弱者。第二,弱勢者應該會遭遇強勢者所施加的種種制約。雖
然有強弱勢之分,但如果強勢者沒有對弱勢者施予壓力,便不足以構成劣勢。
第三,劣勢創新下,弱勢者應該要積極尋找回應強勢者的策略,例如尋找潛在夥
伴,取得資源以回應強勢者。然而,夥伴也有強弱之分,也應該分別對弱勢者施予制
約。例如,弱勢夥伴應該因為某種因素而畏懼於強勢者,不願意冒風險與弱勢者合作。
強勢夥伴可能與強勢者已經建立合作關係,像是長期的客戶,無需與弱勢者合作。在
這種制約狀況下,如果弱勢者還能找出方法與兩者合作,便可以提供「逆強」之線索。
本案乃根據以上三項理論取樣原則篩選。本案例中有四位主角。前兩位主角分別
為研華科技(弱勢者)、德國控創(強勢者);後兩位主角則為經銷商(對手的弱勢
夥伴)以及客戶華東所(對手的強勢夥伴)。相對於德國強勢者,研華是弱勢者,但
不是弱者,此符合第一項理論取樣原則。第一位主角是研華科技,在台灣,該公司是
在地國際化品牌前二十名,也是工業電腦的領導廠商。創立於
1983
年,研華持續維持
獲利記錄,股權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ROE)
維持在
15%
,平均毛利率達
30%~40%
(相比個人電腦廠商只有
3%~8%
)。研華每年投入約
5%
年度營收在研發投
資上,每年創造
30
種以上新產品以及
100
多項專利,併購
29
家科技公司,公司產品
線達
400
多種。由此觀之,研華雖為弱勢者,但絕非弱者。當時,研華進入中國經營
工業電腦模組板市場才三年,遇上已經營十年的德國強勁對手,使研華受到層層制約。
第二位主角是控創亞洲
(Kontron Asia)
,是工業電腦模板(
Computers-on-modules
,
又簡寫為
COM
,以下簡稱電腦模板)全球規格的制定者。研華是技術跟隨者,位居
第四,需配合控創制定技術標準。研華的對手乃強勢的德國公司控創,而且在客戶經
營、產品技術、維修品質都遠遠超越研華,讓研華優勢盡失。控創較早進入中國市場,
取得先行優勢,電腦模板產品年營業額達
1100
萬美元以上,指標性客戶多由控創經
營。研華較晚進入中國市場,年營業額約
400
萬美元。控創研發的電腦模板商品訂價
在
400~800
美元之間;研華訂價則是在
250~400
美元間,可見其差距。
德國
Jumptec
公司在
1998
年開發出
ETX (Embedded Technology Extended)
標準,
名為「嵌入式技術延伸標準」,也就是電腦模板的技術標準。
2002
年,控創收購
Jumptec
。為擴大電腦模板市場,控創開放
ETX
規格,與工業電腦競爭者共同組成電
腦模板技術聯盟。研華公司在第一階段加入,參與開拓市場。
第三與第四位主角分別是經銷商(對手之弱勢夥伴)以及上海華東所(對手之強
勢夥伴)。由於本案例中經銷商多達三十多家,以及客戶數百位,本研究選定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客戶上海華東所做為強勢夥伴的分析重點,再延伸相關上海地區的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