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61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61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1

261

陳松男與姜一銘

(2004)

提出幾種匯率連動之遠期生效亞式選擇權

(Quanto

Forward-start Asian Options)

,供投資人規避匯率風險與防止股票市場可能受到的人為

操縱。由於亞式選擇權無封閉解,因此作者提出一階及二階泰勒近似封閉解,並計算

避險參數。最後,作者推導出評價理論公式的最大估計誤差上限公式,結果發現在波

動度較小時,一階及二階泰勒近似封閉解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只使用簡單的一階泰勒

近似封閉解;反之,在波動度較大時,則應採用精確度較高的二階泰勒近似封閉解。

Ho and Liao (2014)

提出非受限二元

NGARCH

跳躍模型

(Unrestricted Bivariate

NGARCH-jump Model)

,以評價匯率連動衍生性商品

(Quanto Derivatives)

。在模型中,

跳躍發生於定價核

(Pricining Kernel)

、外國資產價格及匯率。實證分析結果顯示非線

性的非對稱模型最能捕捉外國資產價格與匯率的動態過程

6

(四)信用風險及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周麗娟、陳勝源與楊朝成

(2003)

認為國內券商發行之備兌型認購權證的評價應該

考慮發行券商之信用風險,因此採用

Klein (1996)

之脆弱

(Vulnerable)

選擇權評價公式,

並以國內證券商發行之認購權證作為實證資料,探討比較備兌型認購權證之理論價值

市價之差異,最後,作者亦對影響脆弱認購權證價值之主要變數進行比較靜態分析。

王昭文、張嘉倩與陳彥伶

(2006)

延伸

Kusuoka (1999)

Jarrow and Turnbull (2000)

Jarrow and Yu (2001)

等人的模型設定,在同時考量雙方交易對手風險

(Counterparty

Risk)

、標的資產信用風險與即期利率與股價指數報酬率等市場風險交互影響下,推導

出信用違約交換

(Credit Default Swap; CDS)

之合理價格。在數值分析方面,作者首先

發現

Jarrow and Yu (2001)

評價模型之不合理假設(假設違約賠償費用為契約到期時支

付)導致信用違約交換利率明顯低估,且隨著契約期間的增長,低估情況更加嚴重。

此外,作者亦發現忽略保護性買方及保護性賣方之違約風險受標的資產信用風險影

響,將導致信用違約交換之利率高估。忽略市場風險對違約風險之影響,則可能使信

用違約交換利率高估或低估。

Pan and Wu (2008)

針對選擇權賣方可能違約的歐式脆弱選擇權

(European Vulnerable

Options)

進行評價,本文允許違約隨時發生,且違約時的回收價值

(Recovery Value)

資產負債比乘上選擇權的經濟約當價值,而非如傳統文獻般乘上選擇權的無違約價值

(Default-free Value)

,作者發現傳統文獻的處理方式會嚴重低估信用風險的影響。

劉裕宏、姜一銘、王明隆與封之遠

(2012)

Klein (1996)

的違約模型中之不可觀

察變數進行模糊化,以考慮當市場處於資訊不確定的情境下,對具違約性質之選擇權

6

作者將自己提出的模型與以下模型進行實證比較分析:

(1)

二元離散

Merton

模型、

(2)

二元一般化

Merton

模型、

(3)

二元

NGARCH

常態模型,以及

(4)

受限二元

NGARCH

跳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