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58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58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台灣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避險與套利文獻回顧與展望

258

一、按標的資產種類區分

按標的資產

(Underlying Assets)

來分類,早期台灣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研究主要

包括股票(

Equity

,含個股及股價指數)、外匯

(Foreign Exchange)

、商品(

Commodity

如農產品、原油、黃金等)及利率

(Interest Rate)

等四大類衍生性金融商品,隨著市場

的需求與發展,氣候衍生性金融商品(

Weather Derivatives

,標的資產為雨量、溫度、

颶風等)、不動產

(Real Estate)

及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Credit Derivatives)

的研究也陸

續出現,因此幾乎任何國外曾經研究過的標的資產都曾經出現在國內的文獻,因此國

內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研究的廣度並不遜於國外的研究。

(一)股票與股價指數衍生性金融商品

蔡明憲、徐守德、廖四郎與許溪南

(2000)

假設美式選擇權者的賣方有一個主觀的

臨界執行價格,然後利用

Holder’s

定理推導出美式選擇權價值的上界

(Upper Bound)

及封閉解

(Closed-form Solution)

。作者最後並以美國

S&P 100

指數選擇權價格資料進

行實證研究,求解得到賣方的隱含相信值

(Implied Belief)

。本文雖可求得美式選擇權

價格的封閉解,但主觀認定的臨界執行價格

(Critical Exercise Price)

並非人人相同,市

場均衡將如何產生?更何況此模型也無法說明如何與無套利

(No Arbitrage)

定價理論

相符。展望本文未來可能延伸的研究方向或許可以從行為財務學

(Behavior Finance)

市場微結構

(Market Microstructure)

的角度切入,例如:本文既然是以賣方的觀點來定

價美式選擇權,則由賣方發起的交易

(Seller Initiated Trade)

價格資料所萃取出的隱含

臨界執行價格是否異於買方發起的交易

(Buyer Initiated Trade)

價格資料所萃取出的隱

含臨界執行價格?是否可以反映投資人的情緒

(Investor Sentiment)

等?

Byun (2005)

沿用

Kim (1990), Jacka (1991) and Carr, Jarrow, and Myneni (1992)

所推

導的美式選擇權價格及最適履約邊界

(Optimal Exercise Boundary)

的積分方程,分析最

適履約邊界積分方程的特性,進而推導出美式選擇權最適履約邊界的上界。

Byun

(2005)

的結果事實上大部分承襲文獻的結果,所推導的最適履約邊界上界和真實最適

履約邊界間的差距也未完整探討,因此貢獻相對不足。展望本文未來可能延伸的研究

方向,可以進行完整的數值分析,比較本文的最適履約邊界上界和真實最適履約邊界

間的差距有多大?是否優於

Broadie and Detemple (1996)

Chung, Hung, and Wang

(2010)

的最適履約邊界上界等?

(二)利率及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

國內有關於利率及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研究不少,為簡化推導過程或求解得封

閉式解

(Closed Form Solution)

,大部份的研究都是採用單因子利率模型

(One Factor

Interest Rate Model)

,從早期的

Vasicek (1977)

模型、

Cox, Ingersoll, and Ross (1985a)

型、

Heath, Jarrow, and Morton (1992)

模型,以及目前學術界及實務界最常採用的

LIBOR

市場利率模型等都是國內文獻曾經使用過的模型,茲詳細討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