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66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66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台灣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避險與套利文獻回顧與展望

266

向後看選擇權

(American Lookback Options)

定價模型,以評價及避險歐式及美式向後

看選擇權。

Hull and White (1993)

利用線性內插法,提出一個計算效率快速的二項樹法來評價

算數平均價格選擇權

(Arithmetic Average Price Option)

,張傳章、張森林與廖志峰

(2000)

進一步拓展

Hull and White (1993)

的二項樹法,以評價幾何平均價格選擇權

(Geometric Average Price Options)

和平均履約價格選擇權

(Average Strike Options)

,作

者並以蒙地卡羅模擬法和

Chalasani, Jha, and Varikooty (1998)

之上下限逼近法作為比較

基準,以分析二次內插法是否能改善線性內插法之估計誤差,研究發現採用二次內插

法的定價誤差較小。

Chang, Ho, Ho, and Cheng (2013)

則將

Hull and White (1993)

的二

項樹模型拓展成雙變數二項樹方法,在此方法下,可以評價路徑相依的選擇權,作者

將他們的方法運用在隨機利率假設下評價具重載

(Reload)

特質之員工選擇權。

Lin (2010)

研究當標的資產價格遵循幾何布朗運動與幾何複合普瓦松過程

(Geometric Compound Poisson Process)

的結合過程時,亞式選擇權的定價問題,當標

的資產價格具有跳躍過程時,通常是不完全市場,因此定價的機率測度並不是唯一的,

作者採用

Follmer and Schweizer (1991)

的極小化平賭測度

(Minimal Martingale Measure)

當作風險中立定價測度,進而推導出亞式選擇權價格必須遵循的偏積分微分方程式

(Partial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

並進而用數值方法求解。

(三)金融商品設計、拆解與定價

Hsueh (2001)

設計了美式離散觀察型隨機償金上限選擇權

(American Discrete

Barrier Option with Stochastic Rebate)

,作者比較分析此種新型權證與傳統固定償金上

限選擇權設計間之差異以及其對評價及避險之影響,研究發現此種新型權證沒有提前

履約的價值,因此可以視為歐式選擇權來評價。

潘璟靜、李賢源與吳土城

(2002)

針對投資人的保本心態,設計保本型選擇權

(Rebate Option)

,此保本型選擇權的特性為:若買權(賣權)於觀察期限截止日,標

的資產價格小於等於(大於等於)界限價格,則賣方退還買方原權利金並回收其流通

在外的選擇權;若標的資產價格大於(小於)界限價格,則保本型選擇權等於一般型

選擇權。作者應用平賭測度轉換,在隨機利率假設下,推導出股票、債券及股票交換

選擇權價格封閉式解。

李賢源與劉柏宏

(2003)

分析重設選擇權避險時遭遇

delta jump

negative delta

題的原因與嚴重性,進而設計出『回顧型重設選擇權』以解決問題

10

。作者的評價與

10

李賢源與劉柏宏

(2003)

也提到可採用

Carr, Ellis, and Gupta (1998)

「靜態避險

(Static Hedging)

」的

方法來解決

delta jump

negative delta

這類的問題,但是由於國內選擇權的商品尚不夠豐富,所

以不適用「靜態避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