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60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60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台灣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避險與套利文獻回顧與展望

260

參數。研究發現一因子定態模型在評價上表現比多因子模型好,但多因子模型在避險

上則較佳。

國內也有部分研究探討更複雜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例如:

Wu, Fu, and

Chen (2009)

採用跨通貨

(Cross-currency) LIBOR

市場利率模型來評價五種不同的匯率

連動利率交換選擇權之定價,包括:

(1)

本國交換利率

vs.

外國交換利率;

(2)

本國交

換利率

vs.

外國

LIBOR

利率;

(3)

本國

LIBOR

利率

vs.

外國交換利率;

(4)

外國交換利

vs.

外國交換利率;

(5)

外國交換利率

vs.

外國

LIBOR

利率。本文提出遠期交換利率

(Forward Swap Rate)

的近似機率分配以評價固定天期交換利率

(Constant Maturity Swap

Rates)

連動的選擇權公式解,作者並採用蒙地卡羅模擬法來驗證公式解的精確性。

Lee, Hsieh, and Chen (2003)

推導平均利率買權

(Average Interest Rate Call)

的定價公式,

作者將

Longstaff (1995)

的評價模型推廣,改用較符合實務應用的間斷型態指標利率而

非理論性質之瞬間即期利率來求算平均利率,作者並應用

Levy (1992)

Vorst (1992)

評價亞式外匯選擇權的近似公式來推導間斷型態的平均利率買權的近似解。

Wu and

Chen (2008)

也是採用

Vorst (1992)

Levy (1992)

的近似公式來評價匯率連動平均利率

選擇權

4

,蒙地卡羅模擬結果顯示此兩種近似公式的準確性都非常高。

Wu, Fu, and

Chen (2010)

也是評價平均利率選擇權,作者採用

Brace et al. (1997)

LIBOR

利率模

型以求算平均利率,並採用

Vorst (1992)

的方法來近似標的利率的機率分配以推導出

公式解,作者並採用蒙地卡羅模擬法來驗證公式解的精確性。

(三)外匯及跨通貨衍生性金融商品

外匯及跨通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通常比較複雜,因為其定價通常是牽涉到至多

四個隨機變數,包括:匯率、國內外(隨機)利率以及國外標的資產等,除了上一小節

提到的匯率連動利率交換選擇權外,包括:跨通貨股酬交換、匯率連動之遠期生效亞式

選擇權、以及匯率連動外國資產衍生性商品等都曾經被定價過,茲詳細討論如下。

王銘杰與徐守德

(2001)

延伸

Chance and Rich (1998)

的股酬交換模型,並沿用

Amin (1991)

Amin and Bodurtha (1995)

的離散時間資產價格設定,利用機率測度轉

換的步驟來推導跨通貨股酬交換的風險中立評價模式,作者發現國外股價指數的風險

中立過程,必須加上一修正項,以反應期間匯率風險

5

。最後,王銘杰與徐守德

(2001)

進一步推導股酬交換選擇權、交換上下限、變動名目本金,以及混合股酬交換的評價

公式。

4

作者沿用

Amin and Jarrow (1991)

的架構將單一貨幣的

LIBOR

市場模型,擴充成跨貨幣的

LIBOR

市場模型,並在此模型架構下評價匯率連動平均利率選擇權。

5

但王銘杰與徐守德

(2001)

的公式

(2.13)

似乎有誤,經匯率轉換後,以國內價格表示的國外股價過

程的期望報酬應該是國內的無風險利率,該文公式

(2.13)

明顯不合乎此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