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創新與設計之健康照護服務設計規劃模式:以遠距照護為例
238
(二)遠距照護之投入
由於遠距照護服務的整合性與複雜性,需要多方資源合作投入:
(1)
人力:各項專業,包括醫療、護理、管理、資通訊科技、營養、社工、法律等。
(2)
科技:以資通訊、軟硬體為主,包括個案即時傳輸與管理系統、個案居家系統、
個管師交班系統、電子病歷串連資訊管理系統、即時智慧判讀系統等。
(3)
流程:醫病間人員與非人員的流程設計與創新、資訊傳遞流程分析、產能規
劃等。
(4)
實體設施:個案管理師執行照護任務的實體工作環境、病人看診環境、研究
討論之會議空間等。
(5)
設備:各式生理量測儀器(如血壓計、血氧計、血糖計、心電圖機等)、視
訊系統、電腦與週邊支援設備、辦公設備、安全系統等。
(三)遠距照護之服務傳遞系統
研究團隊運用服務接觸三角,釐清組織、接觸人員、顧客的角色定義與任務:
(1)
組織:職掌遠距照護中心管理與運作的高階決策團隊。
(2)
接觸人員:主治醫師、個案管理師、推廣人員為主要接觸人員;營養師、資
訊通技術工程師等其他人員屬於支援性人員。
(3)
顧客:包含病人、病人家屬、病人的看護者,如外籍看護傭。
接著界定服務傳遞過程中各角色間的連結:
(1)
組織與顧客間
(a)
依病人病況區分不同照護需求強度,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如只須電話關
懷而不須每日量測生理數值的組別,或因病況較危急而須每日量測的組別。
(b)
每月將病人健康狀況彙整成健康報告書,寄發給病人以協助病人與家屬定
期掌握健康情形。
(c)
將中心病人的照護紀錄,與院內電子病歷資訊系統串接,使照護資訊取得
快速且全面,協助整體健康照護服務的進行。
(2)
接觸人員與顧客間
(a)
聘用資深護理師擔任專職個案管理師,負責日常關懷服務與一般生理資訊
判讀。個案管理師對每位病人的病史、近況、用藥紀錄都有深度的瞭解,
除提供專業醫療照護外,也是遠距照護服務的協調者與推廣者。
(b)
開發即時智慧判讀系統,讓病人的生理量測資料能即時傳到中心儲存與分
析,並在出現異常數值時發出警示,讓個案管理師能第一時間獲得通報,
開始必要的聯繫與諮詢工作。聘用專職主治醫師負責進階生理資訊判讀,
若病人有異常狀況發生協助安排病人返院就診,以進一步診治。
(c)
針對每位病人的病況,個別設定每日量測與上傳生理指數的時段,若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