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1
期
243
險業者納入,除現有模式的元件外,可多著墨財務金流,探討多元的財務資源流通對
於促進健康照護服務的效益,而在服務設計與執行層面上,為相關利害關係人帶來更
顯著的價值。
另外,本研究的服務設計規劃模式中以兩項服務策略為主,然而健康照護服務仍
有許多服務策略細項可參考,後續研究可嘗試以不同角度切入。以
Christensen et al.
(2008)
提及的問題解決工作坊
(Solution Shops)
、加值流程
(Value-adding Processes)
、促
進網絡
(Facilitated Networks)
為例,各自適用於不同型態的健康照護模式。雖本研究
提出的健康照護服務設計規劃模式已能讓設計者掌握大部份方針,但後續研究者仍可
探討不同營運模式在設計服務時的特性。像是促進網絡中病人間的良性互動可能可促
使病況獲得更好的控制,故其服務傳遞系統的三角中將增加顧客與顧客間的連結,且
產出項目與績效衡量也應調整或呈現更多細節,以明確呈現促進網絡營運模式的價值
與服務內涵。
最後,病人與家屬對於遠距照護服務大多不甚瞭解、不易想像,因此對此服務的
期望可能過高或過低。同時,未來的健康照護服務將越來越重視病人經驗與感受,但
相關研究仍相對缺乏。因此後續研究者可多探究病人與家屬對健康照護服務的看法或
討論病人與家屬的定位,分析影響病人選擇與接受健康照護服務的因素,或造成他們
知覺滿意與不滿意而拒絕某些服務的原因,而後納入服務設計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