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4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4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產學合作之價值創造與交換:「教學-研究-服務」整合個案之歷程與反思

174

關研究,而主要的合作廠商是「台灣大車隊」。在超過十二年的產學合作研究中,該

公司歷經了二次的破產、三次的經營權易主,四個不同管理團隊的更替。然而,在台

灣大車隊每一不同階段,侯勝宗如何取得下一任經營者的信任,是一件困難的挑戰。

在專業的天平判準下,雖然學術工作者儘量以研究中立角度,陳述研究發現的理論與

實務意涵與建議,並且提出更攸關的問題給公司。但是隨著公司的成長與茁壯,持續

創造與交換價值將日漸困難。

第三,研究者如何在組織內部維持不同關係的動態平衡

(Dynamic Balance)

,收集

多方資訊與不同觀點,以豐富研究深度

(Morgan, 1983; Weick, 1995)

也是另一挑戰。產

學合作也需要同時與組織內的不同對象交涉,如何維持多邊關係的平衡,實屬不易。

在台灣大車隊研究中,侯勝宗接觸的不僅是車隊的高層主管,還有基層的司機。此外,

因為該研究進行的是跨國調查,新加坡康福是台灣大車隊引進技術的移轉方,所以除

了需要與眾多本地的司機相處之外,侯勝宗也與新加坡康福計程車的高層主管有深度

的互動。事實上,回應

Grey (2001)

Kiduff and Kelemen (2001)

的提醒,研究者深深

覺得在產學合作的執行過程中,很多時間是在處理人際關係等相關議題。如何建立多

邊的信任機制,是學術工作者的巨大挑戰。

第四,深層的產學合作關係,有可能帶領學術工作者從單純的問題探究,深化到

問題解決的社會實踐。以侯勝宗所投入超過十二年的跨國計程車長期研究歷程為例,

剛開始是從對

GPS

衛星派遣科技的好奇為起點,進行科技採納與擴散等現象的研究。

研究中期,他開始投入計程車司機社群心理因素與人際互動行為的瞭解。在田野調查

的研究過程中,因為受到車隊與許多司機的幫助,侯勝宗才得以將研究成果以更貼近

社會真實角度來加以報導與出版,後來不自覺地投入對此一基層產業與從業人員的陪

伴與關懷。研究者在不同階段中的轉變,這也回應了

Van de Ven (2007)

所提及的,進

行入世學術研究時,會有「形式」、「關係」與「身份」等三種特徵的改變。

五、大學教師如何因應現今的研究評鑑壓力

當大部份的學術制度(例如:教師升等、研究經費申請⋯)都以論文發表為主要

評鑑指標時,大學教師自然紛紛投入於追求研究發表行列中。換言之,論文發表決定

了大學教師的未來命運。對大學教師而言,追求卓越研究很重要,因為它可以樹立自

己的學術專業與社會名聲;但是,卓越研究的議題若能從產業現象的解決需要上出發,

將研究融入教室課程中進行教學互動,或進而帶領學生執行研究計畫或專案,循序漸

進地產出優質學術作品,進而嘉惠相關利害關係人,也不失為一種價值創造或交換的

新取向。如同本文所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教學-研究-服務』價值整合模型」,如

果大學教師能將研究帶進教室課堂做為學生討論的內容,或者將學生帶入所從事研究

的產業或組織中,進行相關專題研究與服務;藉此整合不同價值活動於一體,有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