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1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1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1

171

研究-服務」三大價值活動的設計與不同專業社群的對話。以學術社群為例,藉由探

討司機科技使用行為的期刊投稿過程,侯勝宗利用產業提供的田野資料來進行學術理

論的思辯,界接了學術社群與產業社群的「產學研究」對話。其次,藉由所撰寫文章

之理論,侯勝宗也帶領學生進行田野訪談來撰寫實務教學案例,並應用於教學與課堂

之中,界接了學術社群與學生社群的「產學教學」對話。最後,侯勝宗藉由帶領學生

進入合作組織從事問題診斷(例如:舉辦台灣大車隊的策略共識營,釐清市場外部問

題與促進內部的組織溝通)與社會實踐(例如:創立台灣計程車學院從事社會公益),

縮小了產業與教學的學用落差,界接了產業社群與學生社群的「產學服務」對話。

二、學術與產業間如何進行價值交換與價值創造

以下,藉由侯勝宗長期所投入的計程車產學研究個案,本文提出產學跨域合作的

一些互動準則,希冀能做為商管領域學術工作者與產業人士彼此如何建立「合作取向

產學關係」

(Van de Ven, 2007)

之參考:

第一:精一

(Power of One)

。「精一」是學術工作者藉由產學研究合作產生影響

力的重要「律已」準則;此種「一招用到底就變成絕招」的概念,易曾見於相關的學

術反思文章

(e.g., Chen and Miller, 2012)

。學術工作者如何藉由更深入的現象解析與理

論反思,精準掌握產業複雜現象的深層結構與動態變化,攸關後續的合作發展與彼此

間的期待與承諾。透過此種精一的思維,會更有效地管理研究者的時間,並更有機會

鏈結「教學-研究-服務」三種價值活動間與價值整合。

第二,換位思考

(Empathy)

。研究者尋求與廠商合作之前,應先設身處地思考這

項計畫如何滿足廠商的利益。「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應是進行產學合作研究最好

的準則。更精準地說,學者從事管理領域的產學研究工作,心中應該有一個深層的「人

文關懷」。因為社會科學所研究的是「人」而非只有「物」,若把研究的對象當成物

件來對待,可能會導致負面的反效果。但是,如果研究者以「利他」的動機來經營研

究專案,將合作廠商或研究對象視為利益關係人,兼顧他們的需求來從事研究工作,

則「信任」應較易建立,合作關係也較得以順利推展與維持。

第三,耐心且持續的對話

(Dialogue)

。設計良性的互動與對話,持續與管理合作

廠商或與對方分享研究的發現與新事物,建立良好的意見交換管道。以侯勝宗的計程

車研究個案為例,這些價值交換與價值創造的分享包含創新的服務概念、商業模式、

末端使用者的營運心態、康福的新加坡經驗、司機開車工作實務等,因為有侯勝宗持

續的研究養份的注入,並轉換為實務工作者的語言,讓廠商較容易感受到學術的價值。

第四,創造互補的價值

(Complementary)

。研究者可以提供產業經理人未知或不清

楚的觀點與洞見,創造被需要的價值與互補性。以侯勝宗對台灣大車隊研究為例,車

隊經理人十分熟悉如何將科技設計的更加有效率,或如何提升派遣中心的成功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