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潛在顧客面對服務接觸缺失的自我修復行為研究
112
本研究認為,上述行為的潛在意涵是,潛在顧客想要在與精品的品牌關係中強化
自我相關
(Self-relevance)
,將一些自身重視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投射在所喜愛的精
品上。當自我相關之關係愈強,即表示消費者的自我概念與該品牌的形象聯結愈強
(Johnson, Matear, and Thomson, 2011)
。同時,精品也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於本身自我相
關概念之尋求與想像。
「對,(精品的)那個價值感,會讓我們覺得說買這個包是很值得的,而且
我都會用個好多年,不會隨便就壞掉,就算你壞掉還是可以送回去修,會讓
你覺得很值得,不會因為說售貨員對我們的忽視而不去買它,不會」
(F13)
再者,消費者在建構自我概念過程中,常需要學習典範或參考範本,精品所傳遞
的內涵或所彰顯的價值,是其重要的參考群體,能讓消費者透過自我參照
(Self-
referencing)
來學習。甚至,有些精品典範在消費者心中是無可取代的。
「對我來講它(精品)是無法取代的,譬如說小香包(
CHANEL
包),它可
能是你的夢幻包,這輩子一定要有一個,它那個地位就是比較高」
(F13)
(二)「下次進入精品店前」的學習歷程
透過訪談發現,顧客在下一次進精品實體店前,會分別在內在或外在做好個人具
有一定水準精品消費知識與能力的準備。例如,可能的內在準備包含涉獵相關品牌知
識,及攜帶欲購買商品的目錄,藉此提高自己在精品服務接觸裡的角色位階,讓自己
未來在服務接觸中的過程相依裡,有個相對等的角色。
「我覺得去國外,第一個要拿出來的不是錢、也不是你的信用卡⋯⋯是你的
Catalog
⋯⋯,先從台灣印出來,然後整疊拿給他,請他幫你找所有你要買的
包包,他們就會馬上過來,就是會馬上搶著過來⋯」(
M4
先生)
而外在準備是,從外在打扮傳達該自己是精品的使用者或是有購買精品潛力的訊
息給服務人員,藉以得到重視、減少精品服務人員會有的大小眼,因而得到尊崇的服
務品質。或者,展示信用卡等級或在長輩、朋友陪同下踏進精品店等。
「會!所以我都會背名牌包包進去裡面。⋯⋯因為不喜歡被忽略,對∼。去
逛精品店都會特別穿的正式一點,台灣還好,國外真的就是」(
M4
先生)
「而且我覺得在那個
Credit Card
拿出來的時候,那個等級不太一樣,她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