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現金持有價值與公司生命週期:預防性動機假說之驗證
186
10
本文研究期間為
1986
年至
2011
年,而台灣上市公司在經歷此段期間(共
26
年)數次的重大景氣
變遷,致使台灣年輕(成熟)公司傾向持有較多(少)現金比例的實證現象可能受到重大景氣變
遷過程所影響。為排除此點疑慮,本文遂在控制台灣股市多、空頭市場狀態下,進行台灣公司現
金持有比例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之間的差異檢定。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在台灣股市多頭狀態或是
空頭狀態下,台灣年輕(成熟)公司傾向持有較多(少)現金比例的實證現象依然成立(為精簡
篇幅,本文並未將此結果以表格方式呈現)。此結果亦再次驗證本文研究發現的穩健性。
結果在考量存活偏誤或控制公司規模效果下依然成立
10
。有趣的是,台灣公司的現金
持有比例普遍隨著公司年齡增長而呈現逐漸下降趨勢。此單調遞減的動態趨勢反映公
司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過程,可能呈現出不同財務體質(例如本文最為關注的預防性
動機程度),進而促使年輕公司與成熟公司分別呈現出不同的現金持有決策。以下深
入分析之。
肆、預防性動機程度、現金持有與公司生命週期
一、預防性動機程度隨著公司生命週期的變化
本文第一項研究假說預期,由於台灣年輕(成熟)公司承受較高(低)融資限制,
因而具有較強烈(微弱)預防性動機去儲備所需資金,致使公司現金持有比例較高
(低)。在驗證第一項假說之前,本研究先行檢視台灣公司處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是
否顯現不同程度的預防性儲蓄動機。首先,本文將全樣本依公司年齡分成
10
組,再
行求算各年齡組別的平均預防性儲蓄動機程度(代理變數:產業平均現金流量波動度
(
CFVOL
IND
)
、市價淨值比
(
MB
)
、資本支出率
(
CAPEX
)
、研發支出率
(
RD
A
)
、財務赤字
(
DEF
)
、公司規模
(
SIZE
)
),並檢視年輕公司與成熟公司的預防性動機程度是否存在
顯著差異。
如表
4
所示,台灣公司的產業平均現金流量波動度、市價淨值比、資本支出率、
研發支出率與財務赤字程度隨著公司年齡的增長而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而公司規模
則隨著公司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擴大。平均而言,台灣公司在年輕階段時,其產業平均
現金流量波動度約為
4.91%
,而隨著年齡增長,公司漸形成熟,其產業平均現金流量
波動度便逐漸下降到
3.46%
的水準,顯著地下降了
1.45%
。再以資本投資率與研發支
出率為例,台灣公司的平均資本投資率(研發支出率)從年輕時期的
5.37% (1.96%)
持續下降到成熟階段的
1.90% (0.31%)
,顯著地下降了
3.47% (1.65%)
。上述結果隱含,
相對於成熟公司,台灣年輕公司普遍享受著高投資成長機會與充足投資計畫的優勢,
但卻同時面臨著較不確定的現金流量、較高的融資成本或較嚴重的財務赤字問題,綜
合此等特性我們可以推論,在面對現金流量不足或是財務危機衝擊時,台灣年輕公司
相較於成熟公司將承受著較高的機會成本,因而驅使年輕(成熟)公司具有較為強烈
(微弱)的預防性動機去充足其現金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