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8 / 37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8 / 37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台灣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現金持有價值與公司生命週期:預防性動機假說之驗證

178

0.190

;兩者差異為

3.216

,具

1%

的統計顯著性。而在一系列的穩健性分析證據下(其

中包含考量不同子樣本期間、以產業固定效果取代公司固定效果,以及採用不同控制

變數),台灣年輕(成熟)公司每一元現金持有價值相對較高(低)之研究結果依然

成立。此等穩健性結果支持本文第二項研究假說。

本文學術貢獻主要有兩點。第一,觀察國內重要文獻中,並無相關研究深入探討

台灣公司現金管理決策與公司生命週期的關聯性。本文所提供的第一項研究結果即是

引用預防性動機(融資限制)之立論基礎,驗證了台灣上市公司現金持有與公司生命

週期的實證關係

5

。雖然本文此部分的研究概念與

Dittmar and Duchin (2011)

相近,但

Dittmar and Duchin (2011)

係以美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本文則是著重於台灣上市公

司的研究。誠如彭博資訊專欄作家

Mukher-jee

以台灣為例撰文指出,近年來台灣公司

的資金流動性愈來愈高;其觀點顯示現金管理決策對於台灣公司將愈形重要,更體現

本文以台灣公司的現金管理決策為研究主題的重要貢獻性

6

。第二,本文另一項重要

證據亦指出台灣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價值隨著公司生命週期的演進而下降。此結果隱

含台灣上市公司處於不同生命週期階段時,其現金管理決策對於公司價值的影響將產

生實質差異。此重要發現在

Bates et al. (2009)

Dittmar and Duchin (2011)

等文獻中並

未涉略。例如,

Dittmar and Duchin (2011)

僅討論現金持有與公司生命週期的關係,其

並未探討現金持有價值與公司生命週期的關聯性。據此,本文所揭示台灣上市公司的

現金持有價值隨著公司生命週期演進而逐漸下降之重要發現,係有別於過去文獻,且

此議題在國內過去重要文獻中亦未曾深究過,本文此項研究結果補足此處文獻缺口。

本文後續章節如下:第貳章將說明樣本選取與變數定義。第參章表述現金持有與

公司生命週期的關係。第肆章呈現實證結果說明預防性動機分別對於年輕公司與成熟

公司的現金持有政策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用。第伍章討論現金價值如何隨著公司生

命週期演進而改變。第陸章為本文結論。

5

近期研究

Song and Lee (2012)

探討東亞地區八個國家(台灣為其中一項樣本)的企業於

1997

年亞

洲金融風暴後的現金管理政策。

Song and Lee (2012)

發現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東亞地區的

企業在現金管理決策變得相對保守,因而傾向持有較高的現金比例。儘管

Song and Lee (2012)

研究樣本涉及台灣上市公司,且其結論與本文所探討的預防性動機相符,但

Song and Lee (2012)

文中並未論及到公司生命週期對於公司現金持有或公司現金價值的影響。

6

近期亦有許多文獻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研究主體,探討台灣企業的現金管理決策,惟該等文獻

主要研究議題與本文有所不同,該等文獻係討論公司治理與現金持有決策的關聯性。例如,林嘉

慧、林美倫與郭玟秀

(2010)

文章其中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當公司設有(沒設有)獨立董事時,公

司傾向持有較少(多) 現金比例,此結果與

Dittmar, Mahrt-Smith, and Servaes (2003)

一致,顯示

在公司治理機制較差的公司,股東較無法抑制經理人持有過多現金的潛在自利行為。另外,

Kuan,

Li, and Chu (2011)

則探討台灣家族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機制與現金比例的關係。

Kuan, Li, and Liu

(2012)

亦研究台灣上市公司的超額控制權與現金持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