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5 / 37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5 / 37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6

卷第

2

175

隨著公司生命週期的演進而呈現出不同樣貌

(Greiner, 1972; Miller and Friesen, 1984)

依循此思維邏輯,許多財務領域與會計領域的相關研究便著墨在公司攸關的財務決策)

例如股利政策、現金增資決策、併購決策或是現金管理決策)如何隨著公司生命週期

演進而調整,進而影響公司價值

(Anthony and Ramesh, 1992; Fama and French, 2001;

DeAngelo and DeAngelo, 2006; DeAngelo, DeAngelo, and Stulz, 2006, 2010; Owen and

Yawson, 2010; Dittmar and Duchin, 2011)

。例如,

Anthony and Ramesh (1992)

指出,相

較於成熟公司,年輕公司通常具有較高營收成長率、較高資本支出率、較大系統性風

險、較小公司規模以及較少股利發放。

DeAngelo et al. (2006)

採用保留盈餘占總資產比

(RE/TA)

與保留盈餘占股東權益比重

(RE/TE)

來描述公司生命週期並且指出,當公

司的

RE/TA

RE/TE

較低時,可能反映公司正處在大量資本投入的草創階段,此時公

司資源相對吃緊,股利發放的可能性自然較低;相對地,當公司具有較高的

RE/TA

RE/TE

時,則隱含公司正處在累積獲利並且具有較高自我融資能力的成熟階段,此時

公司具有較強的股利發放能力。以美國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

Dittmar and Duchin (2011)

則發現年輕公司的現金持有決策主要受到預防性儲蓄動機所支配,而成熟公司的現金

管理決策則與融資層級理論

(Financing Hierarchy Theory)

有關。

儘管上開文獻將公司生命週期議題連結至不同的公司財務決策,但該等文獻皆共

同透露出另一項財務意涵:年輕公司相對於成熟公司承受著較高的融資限制障礙。具

體言之,上開文獻皆普遍發現,相對於成熟公司,年輕公司通常具有較高營收成長率、

較高資本支出率、較大系統性風險、較小公司規模、較少股利發放、較嚴重財務赤字

(較低自我融資傾向)等特徵。此等特徵與高融資限制公司特徵具有不謀而合之處。

融資限制議題的相關文獻指出,在不完全市場中,當公司不易取得資金或取得資

金的成本過高時,則表示公司承受著較高的融資限制障礙

(Kaplan and Zingales, 1997;

Whited and Wu, 2006; Chen and Wang, 2012)

;而高融資限制公司與低融資限制公司所

呈現出的公司特徵將存在著顯著差異,例如

Whited and Wu (2006)

利用其所發展出的

融資限制指數為分類基礎並且發現,相較於低融資限制公司,高融資限制公司通常具

有高現金比例、小規模、低股利發放、低現金流量比率、高成長機會、高產業營收成

長率、低負債比例、較差的債信評等以及較少的分析師追隨人數等公司特徵。

結合上述公司生命週期與融資限制兩大議題的文獻脈絡,我們可以推論,當公司

處在年輕(成熟)階段時,其所呈現的公司特徵與高(低)融資限制公司特徵雷同,

隱含年輕公司相較於成熟公司可能承受著較高的融資限制。再者,

Keynes (1936)

預防

性動機假說認為,公司有動機儲備較多的高度流動性資產(如現金),以具備較強能

力應對未來可能的現金流量不足或融資摩擦衝擊,進而規避投資不足或財務危機的疑

慮。綜合以上相關文獻,本文以台灣上市公司為樣本,並發展出第一項研究假說:由

於台灣年輕(成熟)公司承受著較高(低)的融資限制,因此具有較強烈(微弱)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