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現金持有價值與公司生命週期:預防性動機假說之驗證
176
防性動機去儲備所需資金,致使公司現金持有比例較高(低)。立基於第一項假說,
我們預期可以觀察到台灣公司現金持有比例,將隨著公司生命週期的演進而呈現逐漸
下降趨勢。
本文以
1986
年至
2011
年間的台灣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進行第一項假說的驗證。
首先,以公司年齡為公司生命週期代理變數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上市公司現金比例
隨著公司生命週期的演進(公司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平均而言,台灣公司在年
輕草創階段時,現金持有占總資產比例約
10.85%
,但到了成熟階段,其現金持有僅占
總資產僅約
3.82%
。本文接著檢視台灣公司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預防性動機程度,
本文採用六項常用變數來描述公司預防性動機程度以進行分析,其中包含產業平均現
金流量波動度、市價淨值比、資本支出率、研發支出率、財務赤字、公司規模等。本
文發現,相較於成熟公司,台灣年輕公司普遍具有較大的產業平均現金流量波動度、
較高的市價淨值比、較多的資本支出率、較多的研發支出率、較高的財務赤字與較小
的公司規模。此結果說明,相對於成熟階段,當公司處在草創階段時,一方面享受著
高投資成長機會與充足投資計畫的優勢,但另一方面卻同時面臨著較不確定的現金流
量、較高的融資成本或較嚴重的財務赤字問題,此等特性隱含台灣年輕(成熟)公司
應具有較為強烈(微弱)的預防性動機去充足其現金備位。
為提供直接證據去驗證台灣年輕(成熟)公司具有較高(低)的現金比例主要是
為了反映公司具有較為強烈(微弱)的預防性動機,本文進一步從事兩項更為嚴謹的
分析。第一項分析的具體作法如下:本文首先將全樣本依公司年齡分組(
1
、
2
、⋯、
49
歲),並計算各年齡組別的平均現金比例做為被解釋變數;再計算各年齡組別的產
業平均現金流量波動度、公司規模、市價淨值比、資本支出率、研發支出率、財務赤
字與其他控制變數的平均數做為解釋變數;最後進行迴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年齡
組別的產業平均現金流量波動度、市價淨值比、資本支出率、研發支出率與財務赤字
對於年齡組別的現金比例具有顯著正向解釋力,而年齡組別的公司規模則對於年齡組
別的現金比例具有顯著負向解釋力。此等結果說明,隨著公司生命週期的演進,台灣
公司的產業平均現金流量波動度、市價淨值比、資本支出率、研發支出率與財務赤字
將逐漸下降,同時其公司規模將逐漸上升;進而反映出公司所面對到的融資限制將逐
漸下降,而促使公司預防性動機漸行減弱,現金持有比例亦隨之降低。
本文接著進行第二項分析:檢視實際現金比例與預防性動機所預估現金比例的差
異分別在年輕公司以及在成熟公司是否呈現不同特性。倘若年輕公司因具有較強烈預
防性動機而持有較高現金比例,則在年輕公司中,其實際現金比例與預防性動機所預
估出的現金比例應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亦即預防性動機能夠充分解釋年輕公司的實際
現金持有行為);反之,由於成熟公司對於預防性現金並無強烈需求,致使由預防性
動機所預估的現金比例將會顯著高於其實際現金比例。本文依循
Bates et al. (2009)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