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34-3
P. 168

Logical Correspondences: Lesson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se Study via Institutional Logic
               Perspective



               對象也較為單純,例如與廣告客戶間的關係。雖然這些交易,可能讓兩造形成長期
               的關係,但仍以單次交易為主;對象們也較為固定,跟教育學習與親子教養議題有
               關的供應商為主。
                    數位轉型後,個案朝平台發展,連結對象更為多元、也更有機,因為更多的連
               結會隨議題自然地長出來。因議題或事件的新連結對象,後續可能成為廣告主或內

               容產生者,而產生後續的互動,如教育創新 100 的得主成為出版社或雜誌文章的作
               者、研討會活動講者成為線上課程的主講者等、教育創新年會的議題(如 AI)帶入
               更多可能的廣告客戶,這些廣告客戶在原本的教育媒體中並不會投放廣告,在與時
               代相應的氛圍中,建構正向互動的連結。


                                                  伍、討論



                    本研究發現親子天下數位轉型前後實務的轉變,由此分析出數位轉型前後主導
               邏輯的更迭,與多元邏輯間複合的內涵,以下討論理論與實務意涵。


               一、理論意涵
                    本研究發現數位轉型促成新舊邏輯交替,在內容產銷與顧客互動上,由媒體邏
               輯轉到社群邏輯,在夥伴連結上,由商業邏輯轉到平台邏輯。數位轉型後的新實務
               雖與舊實務不同,但個案會設法找出雙方交集,達成新舊邏輯互相回應的情形,此
               一新舊邏輯複合情形,本研究稱之為「符應」(Correspondence)。在新舊邏輯互相回
               應的情形,以內容產銷與顧客互動兩面向較多:內容產銷上,多運用個案原本專業

               與核心能力;顧客互動上,以科技協力,達成原本價值觀的轉換。至於夥伴連結上,
               則涉及更多外部環境脈絡的營造。茲以表 5 呈現研究發現的摘要。

                                            表 5 制度邏輯的符應

                 作業面向              內容產銷                   顧客互動                  夥伴連結
                           主題策劃與        適配挑選與        守門型        關係型
                 實務轉變                                                      議題設定       議題倡導
                            內容挑選         組合集選         互動         互動
                 邏輯更迭       媒體邏輯         社群邏輯       媒體邏輯       社群邏輯        商業邏輯       平台邏輯
                 複合手法           元素相應的符應               概念延伸創造改變              元素再脈絡的符應



                    數位轉型後,個案在內容產製與顧客互動面向,均展現由社群邏輯取代媒體邏
               輯、成為主導邏輯的情形,此一邏輯在兩面向展現出不同的實務內涵。在內容產製
               上,社群邏輯是以會員社群為焦點,對焦要提供的資訊內容服務,而提供的內容上,


                                                     158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