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34-3
P. 170
Logical Correspondences: Lesson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se Study via Institutional Logic
Perspective
而吸納會由行動者從其他制度邏輯中選擇要素,在不同制度邏輯中進行調整,以支
持自己的利益。最後,在策略性上,吸納更富有策略意涵,吸納是一種面對特定個
人或團體控制住必要資源、取得影響力之下的反應,用以限制某一派控制主要任務
的力量,符應則可能是一種延續既有專業到新實務的自然回應。
另一同樣強調舊元素融入新邏輯的研究則能呼應本研究發現。新聞業在追求
效率下的情況下引進人工智能於新聞寫作,然而新聞產出強調專業規範與手作技
巧,人工智能科技導入者需要將新聞邏輯的元素融入新的自動化效率邏輯,才能成
功優化此人工智能的寫作工具科技,發揮效益 (Sirén-Heikel, Kjellman, and Lindén,
2022)。這暗示數位轉型後的新舊邏輯的更迭並非一切兩斷或是各居端點,保持適當
的延續性更能讓組織發揮轉型的作業效益。
本研究發現也對數位轉型文獻有所啟示,本文提出制度邏輯觀點,作為解構數
位科技進入組織後較深層動態的新視角,以窺探新舊作業背後,價值觀、業務重心、
實務主導原則等如何重新組合。近期數位轉型研究,已帶入科技與既有作業如何融
合的議題,本研究提出的制度邏輯,更可一窺在作業層面背後的主導價值觀、原則
等,如何達到新舊交融。除了深度以外,數位轉型帶來的改變涉及組織內各個層面
的廣度,以及在縱貫面上,新舊作業的大幅轉變,如能仔細疏理在廣度上各層面作
業背後邏輯的相扣,在縱深上,新舊元素的相扣,能加強數位轉型研究可帶來的洞
見。
二、實務意涵
本研究發現個案組織數位轉型中,內容產銷、顧客互動與夥伴連結上,新舊制
度邏輯的互相回應,包括:舊元素新型式、舊概念新延伸、舊觀點新脈絡,對於媒
體組織與一般組織進行數位轉型時,有以下啟示。
對媒體組織而言,自網路興起後,傳統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內容的來
源、讀者或閱聽人的定義、獲取收益的來源、媒體於社會上的定位等,都需要顛覆
性的思考與行動,才能在數位時代調適成長。以「使用者生成內容」(UGC) 為例,
媒體若堅持原本的專業思維,認為內容應來自媒體專業,即便作業數位化,也很難
用此方式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使用者生成內容」新實務必然來自於媒體組織價值
觀、作業準則、人員思維上的轉變。同時,社會上有更多新媒體的出現,它們少了
傳統媒體的包袱,更能用數位的思維與步伐行動。然而,新舊是相對的,變動環境
恐會帶來未來更多的新衝擊。本研究結果指出,對新舊制度邏輯交替產生的衝突,
要將其帶來的張力化為成長動力,數位轉型的成功關鍵在找出邏輯複合的手法。本
研究發現的複合手法,強調新舊制度邏輯的元素重組,並且做到彼此「回應」,回
應不是使兩者一致,一致的是兩者維持互動與相互應答,用複合讓兩者間的張力轉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