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34-3
P. 162
Logical Correspondences: Lesson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se Study via Institutional Logic
Perspective
2. 辨識需求與痛點,創造有效溝通
個案運用數位技術搜集用戶行為輪廓,辨識讀者需要、現在痛點是什麼後,在
適當的時間點提供給他們真正想要、並能接收到的內容,創造有效溝通。背後機制
就是會員經營單位,中介讀者需求與媒體內容,讓媒體內容「剛好」對接有需求的
用戶。會員經營經理黃○評表示:
用戶每天接觸的資訊是非常繁雜的,因為資訊量很大,所以用戶記憶也會
很短,他真正記得的事,就像金魚一樣是七秒前的東西,所以怎麼樣去辨
識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現在痛點是什麼後,在對的時間點提供他需要的
事情,才可以創造有效溝通。(經營經理黃○評)
科技協助新服務的設計,不只是改變載體,而是運用使用者需求與痛點的數據
重新打造。例如,親子天下在轉型前的有聲故事書,原本以 CD 為載體,隨潮流改
為 APP,收費為價格與故事數量的不同組合。但後來從數據上,發現客戶多為死忠
型,收聽數量很高,因此再推出訂閱型 APP,用戶量大幅提升,更增加黏著度。
(三)轉型後:社群邏輯引導關係型互動
數位轉型後,個案設計出以會員(不一定是讀者)為中心的各種互動,可分為
三部曲,從建立關係、定位關係到深化關係。
1. 建立關係
個案設置《社群中心》負責開發新會員,社群中心在社群通路設計互動活動,
例如:LINE 裡的小遊戲、心理測驗等,藉此增加會員數。疫情期間,個案因敏銳
察覺讀者需求、回應需求,使後續會員導入、社群推動達到事半功倍且加乘的效果。
社群中心行銷經理林○瑄表示:
五月居家工作時,我們跨部門整合很快做了「神奇故事安親班」講故事給
小孩聽,後來察覺防疫過程有些疲態,又推出「神奇身心修護班」給大人,
累積了相當可觀的會員數,也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學習,當你的內容站在使
用者的角度思考、設計時,後續不管是會員導入或社群推動,都可以事半
功倍。(行銷經理林○瑄)
「以使用者為中心」是會員經營的成功之道,佐以個案擅長的內容操作,不論
是記者的報導文稿、童書商品、教育書商品等,都以強有力內容為目標,此價值主
張是拓展新顧客、賺取流量的關鍵。社群中心行銷經理林○瑄表示: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