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34-3
P. 161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3 Dec. 2024
我們早期做雜誌,看到的讀者回饋就只有來自後面的讀者問卷,那其實後
來回覆的都非常少,所以基本上寫文章有點像是對空氣講話那種感覺。
(副總編輯蘇○崙)
媒體根據經驗,預測未來刊期的互動內容,由於本個案為雜誌,更重視內容深
度與分析,個案主管會要求記者產出不同於報紙、網路的報導,要有分析性,發揮
守門功能。總編輯陳○慧表示:
我們會期待記者寫得跟報紙、電視台、網路是完全不一樣的(內容),因
為報紙、電視們的節奏很快,是假設讀者每天都在跟這則新聞的進度,甚
至是過去三個小時的更新。可是我們在寫這則報導的話,會更長遠、更完
整一點,是假設讀者在這個時間週期,或者針對這件事情,只要看我們的
報導就夠了。(總編輯陳○慧)
(二)數位轉型:了解數位讀者、建立有效互動
數位轉型的重要基礎建設是了解數位讀者,作為設計後續有效互動的基礎,運
用的數位工具包括顧客關係管理系統 (CRM)、電子郵件工具、數位足跡分析、分割
和測試工具 (A/B Test),數位科技在轉型扮演溝通利器的功能,讓社群管理者能掌
握會員的互動,以下列兩種方式進行。
1. 建構數位讀者行為輪廓
傳統媒體讀者存在於記者編輯心中,但其形象並不清晰。數位技術設計許多方
式搜集數位讀者行為與想法,建構清楚樣貌。個案的第一步是了解目標讀者的喜好,
透過每日觀察觸及率高與點擊率高(流量勢必高)的文章,了解讀者喜歡的文章類
型。其次,持續搜集使用者需求,方式包括:追蹤貼文的分享情形,觀看貼文的留
言內容,觀察讀者在意哪些點,回覆讀者私訊,及同仁間人際交流綜合運用。每週
一下午「記者題目會」上,編輯提供分析的結果,給記者提題目參考。媒體中心蘇
○崙副總編輯說明在數據協助下,如何點滴建構出樣貌:
從社群上的回饋,數字、分析,或是貼文下面很多人的留言,大家每個禮
拜分享,或是隨時隨地在工作群組裡的分享,或是像是執行長、公司的長
官們,他們也有自己的同溫層去分享看到的事情,透過這樣子的訊息交流
跟分享,點滴的建構起對 TA(目標對象)的理解跟認知。(副總編輯蘇
○崙)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