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34-3
P. 160
Logical Correspondences: Lesson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se Study via Institutional Logic
Perspective
值消失、傳統載具退場),以媒體邏輯為主導的實務須轉到以社群邏輯為主導的實
務,此轉進看似突兀,在策略上卻有專業的延續。本研究發現,轉型前後的主導邏
輯有相符應的情形,這表現在內容產製的實務上,即個案舊制度邏輯(媒體邏輯)
的重要元素,在新制度邏輯(社群邏輯)主導的實務中持續,並產出新意義,以下
分三點說明。
首先,將媒體邏輯「專輯」的概念,扣回數位內容的統整,形成數位專輯。延
續雜誌原本擅長的專輯製作,統整各文章理出主題與脈絡,讓讀者容易理解與吸收。
數位轉型後記者雖然產出單篇的稿件,數位編輯檯會將個別散落文章,結合想要探
討的議題收在一個包裝 (Package) 內,而非將各文章散落在各網站,此舉之目的在
傳遞讀者完整的概念。
其次,內容產製的數位轉型,展現「挑選」概念的延伸。媒體邏輯的「挑選」,
是媒體人員根據自身專業做的挑選—專業本位,重視資訊服務載體帶來的價值。
數位時代去中介化之後,載體價值逐漸消失,新制度邏輯站在社群角度思考,記者
編輯掌握充分數據,含:觸及率、點擊率、流量、留言、聲量等工具,目的是精確
的掌握讀者需求,記者與編輯根據讀者需求與關心的角度,提供相對應的資訊內容
服務,由原媒體人員據專業對內容的挑選,再加上以讀者需求為主的適配挑選。
最後,是「專業」概念的轉進。個案原本倚賴的媒體邏輯,是優質內容帶動雜
誌的銷售與流通,進而以廣告為收入來源;數位轉型後,專業仍是關鍵,透過個案
「專業的解釋與選擇」,再將內容運用社群力量,帶出商務銷售。例如,親子桌遊
100 選活動,結合桌遊意見領袖的社群,挑選一百種分齡分眾的優質桌遊,成為雜
誌與網路的專輯,不僅內容獲得好評、商務上也很成功。
二、顧客互動:元素概念延伸的符應
個案與顧客間的互動,在數位轉型前後也有顯著變化,主要是互動本質的改變,
由「媒體邏輯」主導下,對讀者間的守門型的互動,改變為「社群邏輯」下,以會
員需求為核心的關係型互動。
(一)轉型前:媒體邏輯主導守門型互動
傳統媒體以守門人身份與讀者互動,看守媒體內容所屬領域(本個案為教育)
重要議題,看守之意是不漏掉重要議題,根據出刊週期提供給讀者專業分析的內容。
互動節奏穩定、跟外部動態較為無關、及偏單向互動,雜誌雖設有讀者問卷,但回
覆非常少,媒體中心副總編輯蘇○崙表示: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