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34-3
P. 15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3 Dec. 2024
表 3 主要文本資料搜集表
形式 資料取得量 調查重點
學位論文 2 篇 親子天下的議題設定
雜誌 7 期 親子天下的報導與編輯
個案簡報 3 個 親子天下營運的歷程
媒體報導(文字) 4 篇 親子天下營運的困難與數位轉型
媒體報導(影音) 4 則 親子天下營運的困難與數位轉型
合計 共 20 個
第二部分為參與觀察,藉由個案背景資料爬梳,與第一部分的人員深度訪談所
揭露的內容,進一步鎖定相關工作活動作為田野標的;參與觀察範圍包含個案組織
在網站公開的活動,類型包括研討會、展覽、電子商務的營運等,並在個案同意下,
讓研究人員進入公司實體場域進行重要會議(記者編輯週例會與雜誌產宣銷會議)
的觀察、錄音與紀錄等。
第三部分為次級資料的蒐集,包括個案出版雜誌、刊物,重要主管演說簡報與
媒體受訪公開資料、企業內部的組織資料等、以個案為研究對象的碩博士學位論文
等資料,本研究將媒體採訪報導的影音轉為文字資料,並不時關注個案官網與臉書
粉專等網路資源。次級資料功能有三:首先是進入個案田野調查時,對個案背景能
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其次可補足人員訪談、參與觀察所缺資訊,最後作為資料來源
三角檢證之用。主要文本資料明細參見表 3。
三、資料分析
本研究目的為找出組織制度邏輯,採模式歸納法 (Pattern Inducing) (Reay and
Jones, 2016),亦即透過訪談、觀察所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編碼來抽取邏輯,從資
料中尋找特定邏輯的行為與信念。本研究以三角驗證法 (Triangulation) 提升資料信
實度,以訪談稿整理為例:為降低處理觀察或訪談時可能有的偏誤或遺漏,提升資
料正確度,訪談進行錄音,並將錄音檔與逐字稿紀錄交叉比對(資料三角驗證),
再請研究助理確認紀錄(調查者三角驗證);最後,將訪談逐字稿傳給訪談對象確
認後定稿(調查者三角驗證)。資料分析的編碼過程,含代碼、類別與面向的產出,
均經兩位研究者確認,有分歧則重回資料內涵討論,直到達成共識(分析三角驗
證)。
本研究依據 Gioia 學者的資料分析做法 (Corley and Gioia, 2004; Gioia, Corley,
and Hamilton, 2012; Gehman, Glaser, Eisenhardt, Gioia, Langley, and Corley, 2018),
以紮根理論 (Glaser and Strauss, 1967; Locke, 2003) 為基礎的歸納途徑 (Inductive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