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34-3
P. 108

A Humanistic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ra




               一個新的框架,讓原本陌生的事物變得讓人熟悉」(Lounsbury and Glynn, 2001)。創
               新主導者可以利用賦名策略闡述一個能滿足利害關係人需求的「實境」(Reality) 以
               確保他們的支持 (Snihur et al., 2018),因此有助於創新者在吸引新使用者的同時,減
               少對現有企業的威脅。依此,Snihur et al. (2018) 提出了一個結合賦名策略及經營模
               式創新的動態發展模型,說明創新主導廠商如何降低生態系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尋

               求合作夥伴甚至產業既存者的支持,促使一個新興生態系的誕生。
                    另一方面,策略理論學者則著重於探討如何平衡生態系的競合關係。如
               Daymond et al. (2023) 視創新主導者為新生態系的建構師,並更進一步將生態系區分
               為公益型生態系(此指創造支持培育新創企業的環境的一種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又
               稱創業生態系)及私益型生態系(此指商業、創新或平台生態系),提出不同類型
               的生態系在生態系啟動階段 (Emergence) 和發展階段 (Evolution) 分別應採取何種策
               略。以私益型生態系為例,其主導者在啟動階段應關注創造參與者間的互動,並鼓

               勵生態系參與者鼓勵相互競爭且合作,而在發展階段,則需要創造合作條件,使生
               態系統參與者在交換資源和參與聯合活動的同時,追求兼容目標以及遏制成員間的
               利害衝突。
                    Daymond et al. (2023) 雖將生態系區分為公益型生態系及私益型生態系兩類,
               但也指出「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相互重疊、交叉和相互滲透,有時使每個生態系之間
               的界線變得模糊、無關緊要、甚至不存在」,因此「不要過度強調特定類型的生態
               系建構師與特定生態系之間的對應關係」。事實上,即使是經濟目的導向的生態系
               仍必須關注產業的基礎建設及共享價值 (Shared Value) (Porter and Kramer, 2011) 等面
               向,Daymond et al. (2023) 亦指出公益型生態系也會與商業或創新生態系相互影響,

               而需要處理不同部門組織間的衝突;私益型生態系則可以從公益型生態系的治理機
               制學習如何激勵生態系參與者 為整體生態系利益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一)人文創新目的超越經濟利益延伸至公共利益,涉及
               生態系的建構;(二)賦名策略有助於吸引外部夥伴及客戶的加入及經營模式的調
               整及創新;(三)互補資源、治理機制及合作關係的建立有助於共享價值的創造。
               但目前相關研究對於如何吸引不同目的或組織邏輯 (Organizational Logics) 的參與者
               共同創建新的生態系,以及在生態系層次創造共享價值、累積多元資源逐步建構生

               態系的動態發展過程,仍所知有限 (Quélin et al., 2017)。為此,本研究將採取生態系
               及制度理論觀點,從生態建構師的角度出發,探討生態系中的樞紐廠商如何透過賦
               名策略及經營模式創新,促使一個人文創新生態系的浮現。








                                                      98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