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34-3
P. 106

A Humanistic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ra




               二、生態系與混合型組織
                    學術上關於生態系研究有兩種取向,分別是「結構觀點」與「合眾觀點」。
               Adner 認為生態系是「成員互動實現核心價值主張,多邊相互依存的協調結
               構 (Alignment Structure)」(Adner, 2017), 並提出了「 生態即結構 」(Ecosystem as
               Structure) — 結構觀點,對他們而言生態系活動 (Activity) 的設計及佈建會影響一

               項創新是否能成功。另一方面,Moore (2006) 及 Autio and Thomas (2014) 等學者則
               認為生態系是「非科層組織控制的附屬成員社群」稱為「生態即合眾」(Ecosystem

               as Affiliation) — 合眾觀點,附屬成員 (Affiliation) 與環境保持開放的交流是持續
               創新的主要來源,發展生態系是適應環境或向外界調動資源而發生的相互調適過
               程。由此可知,創新生態系指的是「多邊合作夥伴的協調結構」,能促進生態系的
               合作夥伴在此結構下互動以實現特定的價值主張 (Adner, 2017)。生態系不同於產業
               (Industry)、供應鏈 (Supply Chain)、網路 (Network),最大的區別在於生態系為:參

               與者異質性 (Participant Heterogeneity) — 每個自組織都有其生存的目標與運作邏
               輯,及特殊的治理方式 (Distinctive Governance) — 成員連結既非依賴科層、也非
               靠契約控制 (Autio and Thomas, 2020)。為維持生態系統內的機構穩定性,即有一個
               公認的協調中心 (A Locus of Coordination) (Autio and Thomas, 2014),本研究稱為樞
               紐廠商 (Hub Firm)。如Gawer and Cusumano (2002) 提出「基於平台的生態系統」 —
               平台指的是一個技術前提,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在這個前提下運作,而樞紐廠商
               即是平台提供者,管理生態系參與者行為的規則和規範,負責協調異質成員、共同
               創造價值。
                    結構學派著重於生態系活動 (Activity),合眾觀點則重視生態系中的行為者

               (Actors)。兩派均認為生態系統是由一群異質成員所組成,然而自組織的目標與運
               作邏輯均不相同,形成混合型 (Hybrid)  的超組織 (Meta Organization) (Kretschmer,

               Leiponen, Schilling, and Vasudeva, 2022)。無論是結構觀點或合眾觀點都強調了生態
               系價值主張的重要,如 Adner (2017) 將生態系視為「由價值主張定義的活動配置」,
               價值主張創造了生態系的疆界,同時也是生態成員共同承諾之目標。合眾觀點將生
               態系價值主張視為「樞紐廠商向組織內、外成員發出建立新市場的邀請」(Moore,
               2006)。不過,結構學派雖然強調價值主張是生態系的設計藍圖,卻未曾說明價值主

               張之來源,也未曾說明如何設計價值共創的活動。合眾觀點雖然提出生態系之誕生
               源自於價值主張,然而對於樞紐廠商如何發出「新市場的邀情」(Moore, 2006) 吸引
               聚集各方成員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仍所知甚少。準此,本研究以樞紐廠商擔任生態
               建構師的觀點 (Daymond et al., 2023),討論樞紐廠商如何提出一個生態系價值主張,
               吸引各成員參與加入共創價值的活動,進而打造出新生態系 (Ecosystem Creation)。




                                                      9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