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34-2
P. 2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2 Aug. 2024




               3. 時間點 9 之後的任務行為:問題解決階段
                   團隊 1 關係行為進入凝聚期之後,團隊成員為解決問題願意多付出,發現並願
               意額外執行更好的解決方案,使團隊有效運作。例如:在時間點 9 到院輔導會議中,
               A6 提議在整個組織結構設計完成後再發一次問卷,請各單位比對,然後作修訂,
               讓成果更完善,她也自願負責這件事情。時間點 10 的課程中討論時,團隊共同討

               論問卷分析結果所呈現的組織結構設計問題,作為修正醫院組織系統的依據,讓各
               部門知道哪件事情要找哪個單位,達成團隊一開始訴求的重點。


               (三)關係行為的發展
               1. 時間點 1-5 的關係行為:依賴期
                   團隊 1 在時間點 1 時,由外科部主任主導選擇該組的團隊任務,可是該主任因
               離職未參加後續的團隊活動,導致團隊 1 在前期一直缺乏固定的實質領導人。因每

               次會議都有一位輪值主席,故團隊 1 轉而對主席這個角色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在討
               論中,主席負責會議的召集、進度追蹤,團隊成員依賴主席的指示來進行發言,可
               是每個人發言似乎只是在「盡責任」,並不會給予他人意見回饋。由於成員多為一
               級主管,彼此互動客氣,會議氣氛是「小心謹慎」、「不表達負面意見與感覺」,
               使得團隊 1 較晚進入衝突期。亦即,當心理安全感低時,會延後進入衝突期(命題
               一)。
               2. 時間點 6-7:衝突期
                   當任務進到組織階段,開始明確地分工、開始行動,團隊成員面對更多的工作
               分配與執行方式的討論,意見不同是必然的,雖然還都是客氣的表達,仍可看出衝

               突期人際間爭取影響力以及對某些成員不滿的衝突期特徵。例如:在時間點 6 討論
               執行困難時,A2 抱怨組內有的人對於分配到的工作應付、交差了事;時間點 7 討
               論人員更換議題時,雖然都以理性的語態討論,但組員分成兩群,各執不同的意見,
               都希望說服對方,甚至有點情緒上的不耐煩而呈現一種客氣中的爭執氛圍。
               3. 時間點 8 之後的關係行為:凝聚期
                   這個階段,團隊正式選出升任行政副院長的 A1 擔任總負責人,團隊成員間的
               關係較以往親近、信任,認同自己的團隊;當總負責人未出席時,會有人主動扮演

               此角色去統合與協調工作。此外,團體被外界批評時,會挺身為團體辯護。例如在
               期末訪談中,訪員問說,若讓你重新考慮,您會再加入此團隊嗎,為什麼? A3 與
               A8 提到,團隊已經有很好的默契,大家彼此間的信任度比以前都好很多,成員間
               的距離拉近。又如,時間點 11 到院輔導會議時,多位成員對於觀察員的評分結果
               提出辯護,認為團隊的表現被低估。
                   但因為團隊 1 的運作方式分工多合作少(任務相依性低),雖然呈現成員間彼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