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34-2
P. 19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2 Aug. 2024




                   為確保研究信度,本研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多重檢核 (Triangulation):(1) 觀
               察者紀錄比較之於團隊成員對話的資料,(2) 上課公開發表比較之於團隊內部會議
               的資料,(3) 個人訪談比較之於公開發言的資料。此外,本研究以關鍵的資訊提供
               者回顧個案研究報告,確認建構效度。



               三、資料分析
                   本研究在資料分析上以紮根理論為方法 (Glaser and Strauss, 1967),分析單位是
               每個團隊在每個時間點的任務與關係行為型態。我們使用 NVivo 質性分析軟體協
               助資料分析,從開放編碼的概念確認,歸納範疇,到最後的主軸編碼。我們透過
               Easterby-Smith, Thorpe, and Lowe (1991) 提議的六步驟反覆解釋與分析資料:(1) 重
               複閱讀逐字稿,如實描述與紀錄對每次會議說什麼及做什麼浮現的印象,這些描述
               包含討論的議題、互動模式、完成工作的明顯或隱性方法。(2) 借助質性分析軟體

               進行分析,有系統地將這些描述紀錄區分為概念,如:摸索任務、方法、資訊、建
               立共識,然後將概念分類為範疇,如摸索期。(3) 洞察這些概念與範疇並與理論模
               式比較。(4) 聚焦在「團隊發展」的主題,確認研究發現的核心部份。(5) 重新檢視
               三個團隊資料,以重複確認團隊發展歷程以及研究發現;在三個團隊發展歷程完成
               後,根據跨團隊相似與相異點比較而形成命題。(6) 透過文獻與研究命題交互檢視,
               藉以回答研究問題。


                                               肆、研究發現



                   本研究目的之一在補充生命週期模式,因此,沿用四階段發展模式。在綜合
               Jones and Bearley (2001)、Tuckman (1965) 與 Varney (1989) 的看法後,本研究將任務
               與關係行為區分為四個階段,依下面的定義對資料做編碼,分述如下。
               (一)關係行為
                  (1)  依賴期 (Dependency):此階段團隊成員較依賴領導者,希望領導者給予指引
                      或是方向,領導者必須解釋任務要求,並對共同目標做出共同承諾;成員會
                      去測試與發現團隊中可被接受的人際行為。

                  (2)  衝突期 (Conflict):此階段容易出現爭奪領導權或影響力,因開始觸及彼此觀
                      點、行事風格、性格等不同,所產生影響人際關係的情感性衝突 (Affective

                      Conflict),內訌很常見,缺乏凝聚力是此階段的特點。
                  (3)  凝聚期 (Cohesion):如果通過衝突期,成員間的信任增加,接受彼此;團隊
                      成員相處融洽,喜歡和團體成員一起共事的感覺,是感情親密的團體;和諧
                      是最重要的,避免任務衝突以確保和諧;以身為團隊的一員為榮,團體被外


                                                     1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