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34-2
P. 21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2 Aug. 2024
























                                            圖 1 團隊 1 發展路徑
               註:  每個團隊都有 14 次相同日期的觀察紀錄與逐字稿,包括 8 次課程(編號 1, 2, 4, 6, 8,
                    10, 12, 14)和 6 次到院輔導 (編號 3, 5, 7, 9, 11, 13)(通常到院輔導前,團隊會有會
                    前會的討論),以此作為時間軸,呈現與比較團隊發展狀況。






               現爭論,例如,A2 認為應該先整理現況組織結構,但 A5 認為應該先診斷組織結構
               的現存問題,使得團隊發展回到摸索期。概念化團隊行為特徵、代表性引證、以及
               與研究命題關聯性請參表 3。
                   當他們在時間點 3 會議進行工作分配時,引發成員的不同看法,浮現出大家對
               於目標、分工原則、解決問題程序的看法不一致,又再次退回摸索階段。此外,起

               初團隊成員心中的領導者是院長(編組在團隊 1),但院長並未實質參與,只是認
               同該任務。這造成團隊 1 在心理上一直希望獲得院長對於組織重設計執行範圍的承
               諾,實質上卻無法達成,導致團隊 1 延長摸索期。亦即,當團隊限制高時,會延長
               任務摸索期(命題四)。
                   到時間點 4,因為時間壓力,團隊決定用成果去說服院長,不再注重院長承諾
               的問題。團隊重新訂定願景與目標,開始分工、執行任務,他們的任務執行方式主
               要是各自負責自己管理單位的組織設計分析,再一起討論分析結果與建議。
               2. 時間點 5-8:開放資訊流通

                   當任務進到組織階段,確定依現有願景與目標並開始作明確分工與行動,團隊
               成員面對更多的工作分配與執行方式的討論與決策,成員間的關係也較以往熟悉,
               團隊成員會談論不同意他人的部分,分享資訊、感覺、意見、詮釋,帶動團隊進入
               開放資訊流通期。例如:在時間點 5 的到院輔導會議中,A8 憂心每個人進度的整
               合問題;A6 建議大家到醫院內網,參考醫院評鑑時所做出來的資料;A2 認為大家
               對願景的詮釋不同、了解不夠。


                                                     13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