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34-2
P. 166

Order Choices, Order Execution Quality and Trading Volume: Evidence from Reductions in the Call Auction
               Interval



               三、加快撮合施行概況
                    本節欲釐清兩項疑問,一是兩波加快撮合是否實際縮短每盤撮合秒數?二是兩
               波變革促成多少程度限價簿透明化?關於前項問題,由於證交所實務上保留彈性而
               未恪遵「公告」時距撮合每盤競價(見註 13),難保不致影響加快撮合落實情況,
               尤其是流動性貧乏小型股票 (Duong et al., 2009)。至於後項問題,Tseng and Chen

               (2015) 指出市場透明度表現在限價簿資訊「即時」揭露程度,筆者乃仿效其作法由
               委託申報時投資人觀察到證交所最近次揭露內容,與按連續競價模式試算之限價簿
               「即時」狀態(關於本文提取限價簿試撮資訊之補充說明見註 15)究竟能多靠攏,
               檢視加快撮合會否替市場透明化帶來助益。不難想見,若新委託係盤內各時點均勻
               申報,加快撮合後所揭露限價簿未成交價量必定更貼近「即時」狀態。然而,兩類
               投資人盤內下單分佈未必勻稱(見圖 3 橫排 B),其中自然人盤末一至兩秒疑有「縮
               手」,而機構投資人大多搶先首秒完成委託佈局,相關特徵皆可能為證交所藉加快

               撮合改善限價簿透明度之政策效益,帶來阻礙。


                                       表 4 加快撮合施行指標分項統計
                                   變革 I(公告盤距 20 減為 15 秒)              變革 II(公告盤距 10 減為 5 秒)
                  檢測項目           大型股              小型股               大型股              小型股
                  (日均值)      I.2  I.1  Z 值    I.2  I.1  Z 值    II.2  II.1  Z 值  II.2  II.1  Z 值
                        分期統計暨齊一性檢定 H 0 :「η post -η pre =0」(變革後 vs. 前,意指樣本期 I.2 vs. I.1、II.2 vs.II.1),表中列齊一性測試 Z 值
                                          欄位 4.1:加快撮合實況(統計自日內揭示簿紀錄)
                 實際盤距(秒)   15.33  20.32  -9.20***  17.35  22.31  -3.53***  5.14  10.06  -7.09***  15.36  20.09  -3.43***
                 歷盤成交 (%)  69.01  72.47  -4.61***  39.54  41.92  -2.84***  48.06  57.73  -8.96***  32.41  35.63  -5.64***
                                     欄位 4.2:限價簿透明化指標(證交所揭示與「即時」資訊偏差幅度)
                 買賣價差 (%)   1.27  1.32  -0.84  2.57  3.20  -6.42***  0.95  1.11  -4.81***  2.00  2.58  -6.95***
                 股價波動 (%)   3.37  3.62  -3.53***  3.42  4.22  -4.52**  1.69  2.72  -9.31***  2.40  3.28  -8.84***
                同邊委託深度 (%)  6.84  7.51  -4.14***  4.93  6.00  -5.36***  4.45  6.13  -8.39***  3.48  4.32  -6.89***
               註: 限觀察分盤競價 (9:00-13:25),各分項指標先統計個股日平均值,表中列跨股中位數。欄位 4.1 為加快撮合實況指標,包括實際分盤時距(秒)、
                  歷次分盤出現成交紀錄者占比 (%)。欄位 4.2 為限價簿透明化程度指標,從每日逐筆委託觀測值平均層面,檢視提取自限價簿最近次揭露內容、限
                  價簿「即時」狀態(依連續競價模式試算)之市場品質指標,兩邊互比之絕對偏差數值。受測市場品質指標有三(定義同表 5 項次 13、14、15,
                  前兩項按原數值再乘 100),包括相對買賣價差 (%)、股價波動度指標 (%)、限價簿同邊委託深度 (%)。各欄位檢測項目皆按變革前後樣本期分開統
                  計與比較,並列齊一性檢定 z 值(此處採無母數檢定方法,相關說明同表 1 下方註釋),**、*** 符號標示可在 5%、1% 水準顯著拒絕「跨組無差異」
                  虛無假設。


                    加快撮合施行概況指標分項統計結果(依兩次變革後 vs. 前分開統計並列齊一
               性測試 z 值),呈現於表 4。欄位 4.1 主答第一項疑問,清楚可見兩波加快撮合顯
               著壓縮大、小型股實際盤距。具體來說,大(小)型股於首波加快撮合,真實盤距
               自 20.32 (22.31) 降為 15.33 (17.35) 秒,第二波加快撮合則是自 10.06 (20.09) 降為 5.14
               (15.36) 秒。誠然,本欄數據另帶來以下有趣觀察。其一,不論「公告」盤距如何收

               緊,小型股競價時距平均仍超過 15 秒鐘,意謂分盤「逾時」在此類股票並不少見,
               或可能不時遭遇「超長」時距,暗示個股流動性缺陷恐阻礙加快撮合落實程度。其
               二,比對「公告」時距為 15、10 秒的樣本期 I.2、II.1,小型股真實盤距卻從 17.35
               逆勢增為 20.09 秒,此結果隱含個股流動性可能隨市況或時間趨勢頻繁更迭,更點


                                                     158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