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34-2
P. 164

Order Choices, Order Execution Quality and Trading Volume: Evidence from Reductions in the Call Auction
               Interval



               向指標。
                    自然人委託交易品質指標分項統計結果,列於表 2。欄位 2.1,筆者依大、小
               型股委託分開統計,重要群組特徵分述如下。其一,自然人申報新委託當盤成交率
               以大型股勝出,間接佐證小型股流動性低落且少為市價或偏積極委託單青睞之觀點
               (Duong et al., 2009)。不過,當日尺度則自然人對大、小型股新委託成交機率又幾無

               差異,推測乃因小型股走勢振盪(曾翊恆,2019),在增添不少日內行情碰觸委託
               價可能性下部份彌補流動性先天劣勢所致。其二,自然人新委託後續成交價以大型
               股較划算,這固然符合一般認知此類股票交易者眾價格背離均衡情況輕微觀點,但
               散戶對小型股相對保守出價(見表 1 欄位 1.1)也可能是導致主觀感受上較難「廉買」
               或「貴賣」的實質因素。其三,自然人在大、小型股分別承擔較高「被撿便宜」、「未
               成交」風險。文獻指出,機構投資人更專注「監看」大型股並積極主動攫取獲利機
               會 (Aitken, Almeida, deB. Harris, and McInish, 2007),小型股則流動性低落且走勢充

               斥雜訊 (Duong et al., 2009),似乎能適切詮釋以上觀察。切換綜合曝險視角,可見到
               自然人在大型股面臨較多限價委託不利因素,隱含「被撿便宜」風險對臺股弱勢方
               構成相對威脅。


                                    表 2 自然人委託交易品質指標分項統計
                  欄位 2.1: 分群統計暨齊一性檢定,測試 H 0 :「η L -η S =0」  欄位 2.2: 分期統計暨齊一性檢定,測試 H 0 :「η post -η pre =0」
                             (大 vs. 小型股)             (變革後 vs. 前,意指樣本期 I.2 vs. I.1、II.2 vs.II.1),下表列齊一性測試 Z 值
                                     自然人                     大型股                   小型股
                  檢測項目
                 (日均值)      大型股     小型股       Z 值       變革 I       變革 II     變革 I       變革 II
                                                     (20 → 15 秒)  (10 → 5 秒)  (20 → 15 秒)  (10 → 5 秒)
                當盤成交率 (%)   42.01    38.34   4.30***    -0.02     -7.87***   -1.17      -3.23***
                當日成交率 (%)   49.81    49.57   -0.37×10 -2  3.33***  -5.26***   0.10      -1.11
                 划算度 (#tick)  5.46    3.27   5.96***    4.51***   -0.37      -2.29**    -0.21
                被撿便宜 (#tick)  0.43    0.24   8.04***    -4.83***  -5.64***   -4.10***   -1.20
                 未成交 (#tick)  0.08    0.33   -7.67***   -0.41     -2.48**     1.70      -2.64***
                綜合曝險 (#tick)  0.95    0.78   2.20**     -4.10***  -4.04***   -4.49***   -2.33**
               註: 限觀察分盤競價 (9:00-13:25),各分項指標先統計個股日平均值,表中列跨股中位數(末四項單位 #tick 指檔次數)。欄位 2.1,各項目統計自整體
                  樣本期間 (I.1+I.2+II.1+II.2),再進行大vs.小型股分群比較。欄位2.2,各項目按變革前後樣本期分開統計與比較,為節約篇幅僅列齊一性檢定z值(此
                  處採無母數檢定方法,相關說明同表 1 下方註釋),**、*** 符號標示可在 5%、1% 水準顯著拒絕「跨組無差異」虛無假設。


                    加快撮合前後自然人委託交易品質指標值增減變化方向,見欄位 2.2(列變革
               後 vs. 前齊一性測試 z 值)。比對「媒合不易」效應(假說 5),統計上以更加速之
               變革 II 當盤成交率較明確遞減,惟當日成交率變化卻混沌分歧。此外,划算度指標
               增減變化亦不明確,「未成交」風險更全無翻揚跡象,「暫時波動增加」效應(假
               說6)臆測觀點似受挑戰。令人驚豔的是,「被撿便宜」風險值於兩次變革多呈遞減,
               連帶綜合曝險度亦穩定下滑。加快撮合對弱勢方來說有否促成減輕限價委託平均風
               險功效,仍賴後續模型實證予以釐清。






                                                     156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