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34-1
P. 65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1 Apr. 2024
會計師屬性與公司治理等面向。當公司規模越大、營運複雜度越高,會計師需要投
入更多查核資源,因而審計公費較高,因此預期企業規模 (SIZE)、應收帳款與存貨
佔總資產比率 (ARINV)、取自然對數後之子公司家數 (SUB) 與總應計數除以資產總
額 (ACCR) 之係數為正。本文分別以營業虧損 (LOSS)、資產報酬率 (ROA)、速動比
率 (QUICK) 與負債比率 (LEV) 作為訴訟風險之衡量變數。當公司營業淨利為負數,
越容易遭受訴訟風險,故審計公費也越高;另一方面,當公司發生虧損時,財務狀
況較差可能難以支付較高審計公費,會計師難以向公司調高審計公費,故與審計公
費可能呈反向關係。負債比率越高,可能提高公司違約風險及訴訟風險;然而,債
務契約將限制管理階層從事違反公司利益之行為,降低訴訟發生之可能性,因而可
能減少審計風險與審計公費,故不預期 LOSS 與 LEV 的係數方向。公司資產報酬
率越高,反映獲利能力越好,越不易遭受訴訟損失,速動比率越高,代表公司短
期流動性較佳,公司遭遇破產可能性較低,因而減少訴訟風險,因此預期 ROA 與
QUICK 係數為負。再者,本文以是否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BIG4) 及會計師事務所
任期 (TENURE) 捕捉會計師屬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品質優於非大型會計師事
務所,因而擁有較高的審計公費議價能力且有公費溢酬現象,但 Simunic (1980) 顯
示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存有規模經濟效果,因而可收取較低之審計公費,而薛敏正、
張瑀珊與高君慈 (2008) 發現,考量自我選擇偏誤 (Self-selection Bias) 後,大型會計
師事務所並不存在審計公費溢酬現象,因此本文不預期 BIG4 係數方向。Simunic
(1980) 認為會計師任期越長越有學習效果,降低平均查核成本,因此可降低審計公
費;然而,由於會計師初次審計公費定價之低球競價行為,為了獲取新客戶委任以
期取得未來準租,並在之後年度調高審計公費,因此,當會計師查核任期越長,審
計公費將會提高,故本文不預期 TENURE 係數方向。
最後,本文分別由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核心代理問題三方面切入,並
選擇相關變數衡量公司治理程度。首先,以董事會規模 (BDSIZE)、獨立董事比
率 (INDDIR) 及董事長是否兼任總經理 (DUALITY) 來捕捉董事會特性。Hamid and
Abdullah (2012) 發現董事會規模越大,擁有較高決策品質且能汰換掉不適任經理人
以監督管理階層,因而減少審計公費;而 Yatim, Kent, and Clarkson (2006) 指出隨著
董事會規模成長,將損及其監督管理當局與財務報表之功能,規模較大的董事會反
而提高審計風險與審計公費。Kelton and Yang (2008) 發現獨立董事比率越高,越可
以提升資訊揭露程度,並能監督管理階層的投機行為,有助於減少審計風險與審計
公費,屬會計師供給面觀點;然而,Yatim et al. (2006) 發現當獨立董事比重越高,
會更注重審計品質,以保障股東權益與可能發生之訴訟風險,因此願意支付較高之
審計公費,支持公司需求面觀點。Haniffa and Cooke (2002) 認為董事長兼總經理有
助於強化董事會效率與發揮決策傳遞效能;然而,一人同飾兩角會促進其財富掠奪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