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enu](styles/mobile-menu.png)
![Page Background](./../common/page-substrates/page0071.png)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4
期
61
點貢獻(見表
4
統整)。
第一,逆機而動:「由強尋弱」而創造時機,逆轉局勢。本研究點出,弱勢者可
以找出強弱轉換的逆強契機,由強勢者身上找到機會之窗
(Window of Opportunity)
。
過去,創業文獻強調身處劣勢時「辨識機會」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的重要性。
為何創業家可以找到他人難以找到的翻轉機會?學者認為,創業家可以透過過去累積
的知識、技術或人脈,察覺到創新機會
(Ardichvili et al., 2003; Mahnke, Venzin, and
Zahra, 2007; Minniti, 2004)
。或者,創業家因位處社會網絡之特殊地位,得以從跨領域
的結構洞中發覺契機
(Burt, 2001; Hargadon and Sutton, 1997; Shane, 2000)
。但上述討論
忽略劣勢與競爭因素。當敵手擋在門口時,自己又沒有足夠資源時,要如何找到機會?
即使能看到機會,強勢者那一關也不見得過得了。這正是當前文獻的缺口之一。
表
4
歸納逆強的隨創模式
與敵方弱勢夥伴的互動
與敵方強勢夥伴的互動
制約
面臨技術與市場弱勢:研華剛進入中國
市場,缺供應經銷體系資源;沒有軍規
產品,是工業電腦的規格跟隨者,產品
技術亦落後。
面臨議價與維修的弱勢:大陸國企多向
領先技術廠商下單,研華僅有工規技術,
缺乏議價能力;維修實力也落後德方。
機會察覺:逆機而
動,以「由強尋弱」
而創造時機,找到
反轉劣勢的機遇。
由強尋弱:放大弱勢夥伴被邊緣化的危
機。德方技術規格強,不需仰賴經銷商,
可直接與頂級客戶洽談技術與產品。經
銷商因此被邊緣化。
由強尋弱:切入強勢夥伴被忽視及作業
中斷的危機。德方以技術取得議價優勢,
使國企屈居下風;原廠維修精密又細緻,
非研華短期可及。但是原廠維修耗時過
久,引發作業中斷的危機。
資源建構:逆敵而
取,找出「因強必
弱」的夥伴關係,
藉此轉化敵我關係
以取得資源。
化敵為有:對手的經銷商變成弱勢者的
分公司。研華以複合模式維持與經銷商
的雙重關係,讓經銷商成為研華合格供
應商,參與大企業競標,使經銷商成為
研華銷售與服務資源。
化敵為有:對手的客戶成為弱勢者的實
驗基地。研華將「二級」客戶當作「貴
賓」,以駐地服務換取維修技術,並深
入客戶採購作業,取得制定技術採購規
格資源。
權勢轉換:逆勢而
行,找出強者鋒芒
畢露所造成自身夥
伴的危機,進而改
變遊戲規則,轉換
強弱局勢。
不比技術優越性,比銷售商機:對經銷
商,研華不與強勢者比技術的優越性,
而是以周邊銷售商機來更換遊戲規則。
若比技術,研華遠遠落後;但是比「議
價優先權」,也就是讓經銷商成為合格
議價廠商,可以參與大企業採購標案,
研華卻能變成贏家。
不比維修細緻度,比服務效率:對國企
客戶,研華不與強勢者比維修細緻度,
而是以服務效率來轉換遊戲規則。若比
精密維修,研華則相形見拙;但是比「規
格制定權」,也就是幫客戶統籌採購、
制定技術購買規格,研華卻能變成贏家。
機會窗口何處尋?本研究指出,機會就正在強勢對手身上。逆強原則之一是,弱
勢者可以「由強尋弱」而創造時機,找到反轉劣勢的機遇。例如,德方技術水準強,
研華相對是技術跟隨者,屈居劣勢。不過,德方過度強勢卻也造成經銷商被邊緣化的
危機。由強尋弱,研華便找到逆轉契機,透過複合分公司與一系列的商機,將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