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27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27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1

327

人之特徵以及其他非會計師所控制因素的影響

(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 2008)

Knechel et al. (2012)

則認為審計品質有多重定義,以投資人角度視之,高審計品質係

指財務報表未存在重大誤述;以會計師事務所角度視之,高審計品質代表其查核工作

可以通過主管機關或法院之檢視;對於主管機關而言,高審計品質代表查核人員依循

審計準則進行查核;而對整個社會而言,高審計品質係指透過審計降低整體市場或個

別公司產生之問題。

近期審計研究回顧之文獻,以不同架構進行回顧。

Watkins, Hillison, and Morecroft

(2004)

從審計品質的需求動因、供給動因、會計師聲譽、對會計師的監督以及審計品

質的影響等面向回顧相關文獻。

Francis (2011)

指出審計投入、審計過程、事務所、審

計行業與審計市場、審計環境與經濟後果等因素會對審計品質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就

上述個別面向回顧相關審計研究。

DeFond and Zhang (2014)

則認為審計品質取決客戶

需求與會計師供給,同時主管機關對於審計需求與供給的誘因及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並依據前述架構回顧相關審計研究。本文後續亦依循審計需求、審計供給與外部規範

之影響三個面向,彙整有關亞洲審計品質之研究。

在審計品質的衡量上,

DeFond and Zhang (2014)

分別彙整產出與投入面之常見衡

量方式,在產出面部分,包含財務報表是否有重大誤述(例如:財務報表重編)、查

核報告(例如:繼續經營假設有疑慮之查核報告)、財務報表品質(例如:裁決性應

計數、盈餘門檻、盈餘穩健程度等)與市場反應之審計品質(例如:盈餘反應係數、

資金成本、市場佔有率之改變等)。而在投入面部分,則包含會計師特徵(事務所規

模、產業專精等)、會計師與客戶合約之特徵(例如:審計公費等)。表三彙整本文

回顧文獻中,各文獻審計品質衡量之方式。在本文回顧的文獻中,許多文獻亦採用傳

統衡量方式,例如:

Chin and Chi (2009)

分析臺灣會計師產業專家是否可以降低財務

報表重編的機率。

Kim and Cheong (2009)

分析韓國政府指派會計師對於企業裁決性應

計數的影響。

DeFond et al. (2000)

分析香港六大與非六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公費的差

異。

Skinner and Srinivasan (2012)

Saito and Takeda (2014)

分析日本企業在

PwC

日本

成員所因弊案關閉後,該事務所客戶會計師更換的狀況以及市場的反應。

除了文獻上常見的衡量方式外,基於國情不同,本文回顧範圍內之文獻,在審計

品質的衡量上與前述文獻存有差異。以查核報告之審計意見為例,儘管部分文獻仍探

討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假設查核報告之機率

(Firth, Mo, and Wong, 2012)

,但在中國,

由於審計準則公報將審計意見區分為標準意見與非標準意見,而非標準意見中包含修

正式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反對意見與無法表示意見,因此多數文獻都是以標準或

非標準意見作為區分,

(Chen et al., 2000; Chen, Sun, and Wu, 2010; Gul, Wu, and Yang,

2013)

。再者,由於中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市場佔有率低,因此在討論事務所規模之影

響時,中國文獻多以十大(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規模較大事務所之衡量

(DeF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