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03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03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1

103

1980)

(1)

穩定性,指產品本身是否能如常發揮應有的功效;

(2)

責任歸屬性

(Locus)

是消費者本身還是廠商所造成;

(3)

可控制性:發生的原因是廠商可控制或不可控制

的因素。依此架構,

Bitner (1990)

的研究發現了兩個有趣的現象,

(1)

有些顧客不太願

意去背負缺失的責任,會將缺失原因歸於員工身上而非整個組織,如此一來即可以減

少服務期望與實際產出的差距,因而造成的不滿意也會較小;

(2)

當提供服務的環境

良好時,若仍然發生服務缺失,則會被顧客歸因於不可避免或不穩定的偶發事件。

綜觀上述學者們研究服務缺失歸因與因應所得到的相關結論,似乎仍不足以解釋

為何精品潛在顧客相較於一般產品類別的顧客,在面對服務接觸缺失時,不僅未來仍

然可能會想要購買該品牌精品,而且在歸因後反而產生自我修復的行為?此種矛盾現

象,應是與精品這個產品類別所具有的獨特性有關。因此,本文接著探討精品本身的

特性到底帶給消費者如何與眾不同的消費動機與價值。

三、精品的特性、消費動機與消費價值

精品,又稱奢華品

(Luxury Goods)

,原意是指較少人擁有或使用的獨家產品,比

必需品更受人注目

(Bourne, 1957)

。若從個體經濟觀點來看,精品為消費者所得彈性大

1

的商品,當收入增加時,精品花費佔其預算的比例也會提高;其次,若從消費者

的認知觀點來看,可以歸納為卓越品質、極高價格、稀少性與獨特性、美學與感官享

受、悠久聲望與個人歷史,以及可有可無

(Superfluousness)

等六個面向

(Dubois and

Laurent, 1995)

。再者,若從產品本身的特性來看,又可分為:

(1)

功能性,擁有優異的

功能與品質;

(2)

犒賞性,為地位與成就的象徵,並擁有炫耀性;

(3)

放縱性

(Indulgence)

能表現自我特色,引人注意,也是一種揮霍及自我放縱的行為

(Gardyn, 2002)

。然而,

精品對消費者而言不單只是產品,更是具有符號意義的品牌產品,可以做為地位與聲

望的象徵

(Grossman and Shapior, 1988)

。因此,精品所擁有的多面向意涵,可說是消

費者心中的「夢想價值

(Dream Value)

(Dubois and Laurent, 1995)

(一)精品消費動機和消費價值—尋求尊榮的消費者行為

由於精品的特性涵蓋了消費者心中所有的夢想價值,因此當消費者擁有精品時

也代表了享有某種尊榮感,此即精品的消費價值與一般產品類別最大不同之處。

Vigneron and Johnson (1999)

曾依產品的尊榮

(Prestige)

程度,以一個連續帶區分為位

於左邊的「其它型式品牌」

(Other Types of Brand)

及位於右邊的「尊榮品牌」

(Prestige

Goods)

,其中的尊榮品牌再由淺至深細分為上流品

(Upmarket)

、優質品

(Premium)

奢華品

(Luxury)

,可見精品最是代表最極致尊榮程度的奢華品。此外,尊榮產品具有

購買頻次較少、需要較高層級的關注與相關知識、以及與個人自我概念強烈連結等的

特性。因此,

Vigneron and Johnson (1999)

將消費者對於尊榮產品的購買與消費,稱為

尋求尊榮的消費者行為

(Prestige-seeking Consumer Behavior)

,其動機是基於下列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