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34-2
P. 77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2 Aug. 2024
果 (Williamson and De Meyer, 2012)。然而,共創價值系統內行動者並非總是同質,
會選擇以不同的方式涉入其中,也使得協同合作的過程中,行動者失去完全的控
制權並伴隨不確定性風險的發生(Fisher and Smith, 2011; 趙琪、羅珏瑜與王海權,
2016)。儘管如此,若互動過程帶來之共同利益能夠超過風險,仍然會驅使彼此持
續地產生互動 (Echeverri and Skålén, 2011),而這也是價值共創之驅動力。
本研究發現資訊共享與風險共同分攤是驅動價值共創系統產生之主要原因,而
相互利益的取得能夠讓價值共創系統持續運作。就資訊共享而言,本研究發現行動
者皆具有市場導向 (Market Orientation) 思維,重視市場與消費者端訊息之收集與分
析,並提供價值給消費者 (Kohli and Jaworski, 1990)。例如,博士倫原廠在剛踏入美
容醫學領域時,欲透過個案公司的經驗熟悉台灣美容醫學市場環境,而個案公司則
是透過維持客戶關係了解末端消費者的看法,並透過與原廠的定期會議及客戶拜訪
回饋分別獲得供給與需求端資訊 (Swaminathan and Tayur, 2003)。綜上,行動者為了
讓資訊能見度與透明度增加的作為,同時也驅動了價值共創系統的產生 (Vargo and
Lusch, 2016)。另一方面,就共同分擔風險而言,本研究發現原廠為了減輕銷售風險
與財務壓力,須尋求能夠信賴的商業夥伴共同進行銷售;個案公司於公司剛創立,
需尋求市場熱門商品以獲得持續收益;企業客戶則持續與原廠及個案公司互動,以
免遭遇其中一方供給量不足,亦即為分散並降低採購風險,透過關係承諾穩定彼此
關係。綜上,此研究發現與 Nam, Kim, Yim, Lee, and Jo (2009) 之研究結果相呼應,
其主張在供應鏈關係中儘管存在風險,然而透過信任與承諾投入,仍會獲得正向供
應鏈績效。
最後,共享有形與無形的經濟利益則可讓 VCC 系統持續存在。本研究發現可
以透過互補的角色定位與公平規範讓行動者取得相互利益 (John and Ross, 2022)。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指出,角色的確認能夠提供於個
體、團體、社會等不同層次上,共創者創造、理解與產出相對應之社會狀態與結構
(Akaka and Chandler, 2011)。換言之,行動者認知其在共創系統中所扮演之角色,而
持續為自己或其他成員產生價值,呈現與目標契合 (Engage with) 的概念 (Hollebeek,
1
2011) 。例如,原廠在合作關係中的角色主要為掌握台灣美容醫學市場現況,並進
行產品策略之規劃;個案公司的角色為輔助原廠達成銷售目標以及提供售後服務;
醫療院所則是以提供消費者服務為橋樑銷售療程,三方皆有其特定業務目標,並
需要彼此才能達成 (e.g., Brodie et al., 2019; Keeling et al., 2018)。此外,公平規範可
1 Hollebeek (2011) 定義契合 (Engage with) 為網絡成員間(包括:組織、消費者、利害關係人等)
產生出動態性的互動過程,並透過服務的規範產生出價值的共創。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