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34-2
P. 202

The Regulation of Non-GAAP Report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Opportunistic Special Items



               GAAP 盈餘的目的。本文預期在此放寬的監管制度之下,將降低經理人透過認列投
               機性特別損益項目來進行 GAAP 盈餘管理的動機,因此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一: 2010 年 SEC 發布 C&DIs 後,相較於 2010 年以前,揭露非 GAAP 盈餘的
                        公司減少認列投機性特別損益項目。



                    在資本市場上,分析師預測代表對企業的未來前景的預期,對於投資者影響甚
               大。當財務衡量結果未符合分析師預期,可能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損失,影
               響企業的股票價格走勢 (McVay, Nagar, and Tang, 2006)。企業經理人為了避免無法
               達到分析師預測所產生之成本,有可能採用投機的方式進行盈餘管理。若是揭露非
               GAAP 盈餘的公司,有可能透過投機性的調整非 GAAP 盈餘來美化公司財務績效,
               有些企業也會利用非 GAAP 盈餘的微幅調節,使非 GAAP 盈餘恰好達到或超越分
               析師的預期 (Doyle and Soliman, 2002)。

                    本研究認為在 2010 年 SEC 發布 C&DIs 後,企業在揭露非 GAAP 盈餘更具彈性,
               因而會減少認列投機性特別損益項目以達到分析師盈餘預測。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
               說:
               假說二: 2010 年 SEC 發布 C&DIs 後,相較於 2010 年以前,揭露非 GAAP 盈餘的
                        公司透過認列投機性特別損益項目以達到分析師盈餘預測之程度降低。


                                            參、研究設計與樣本


               一、樣本選取與資料蒐集

                    本研究探討 2010 年 SEC 發布 C&DIs 後對經理人認列投機性特別損益項目之影
               響,以 2010 年作為樣本之分隔點,將其前後 3 年的樣本納入研究範圍,以 2007 年
               至 2012 年之美國公開發行公司為樣本(「公司 — 年」層級)。
                    本研究從 Compustat 資料庫取得許多包含於財務報表中之衡量變數的資料,例
               如:特別損益項目金額、權益市場價值等公司財務資訊。本研究也對分析師盈餘預
               測進行探討,自 I/B/E/S 資料庫中取得實際每股盈餘與分析師預測每股盈餘之資料,
               以判斷是否達到分析師預測。

                    在樣本篩選過程方面,首先,我們沿用 Cain et al. (2020) 的篩選條件,於估計
               式 (1) 時,刪除年銷售額小於 100 萬美元以及分年分產業的子樣本數小於 50 筆的觀
               察值共 18,313 筆,再刪除估計式 (2) 過程中變數有遺漏值的筆數 8,176 筆後,可得
               測試假說一所需之觀察值筆數為 29,494 筆。接著,再刪除因缺少 I/B/E/S 資料庫之
               實際每股盈餘與預測每股盈餘資料共 12,128 筆後,可得測試假說二所需之觀察值為
               17,366 筆,詳見表 1。


                                                     194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