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34-2
P. 198
The Regulation of Non-GAAP Report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Opportunistic Special Items
本研究目的則並非探討企業是否投機性將特別損益項目「排除」於非 GAAP 盈餘,
而是探討企業是否投機性「認列」特別損益於 GAAP 盈餘中。
第三,過去研究指出特別損益因為不具持續性 (Persistence),投資人與分析師
常在決策時進行調整,董事會也會在制訂獎酬政策時,將導致盈餘減少的特別損
益項目排除,使經理人的績效評估更為合理 (Curtis, Li, and Patrick, 2021; Dechow,
Huson, and Sloan, 1994; Gaver and Gaver, 1998);也因此,SEC 對非 GAAP 盈餘的監
管重心主要放在經常性項目而非特別損益項目。本文將特別損益區分為預測性及投
機性,並發現當 SEC 發布 C&DIs,放寬對經常性項目的排除限制後,可降低企業
認列之投機性特別損益,亦即改善 GAAP 盈餘品質,此發現對於利用特別損益進行
盈餘管理的文獻亦有貢獻。第四,過去文獻已指出財務報導準則的改變會影響公司
4
的盈餘管理行為(例如採用國際報導準則會提升盈餘品質) ,而鮮少有文獻探討非
GAAP 盈餘規範如何影響公司之盈餘管理,本研究連結了盈餘管理與非 GAAP 盈餘
揭露兩脈文獻,指出放寬對非 GAAP 盈餘的限制會降低公司認列投機性特別損益之
5
盈餘管理行為 ,此結果補充並呼應了 Guggenmos et al. (2022) 的實驗證據,亦即主
管機關對於非 GAAP 盈餘揭露的規範若過於嚴格,會使公司轉而進行盈餘管理致使
GAAP 盈餘品質下降。
本文後續章節編排如下:第貳節回顧相關文獻並發展研究假說,第參節說明研
究設計與樣本,第肆節討論實證結果,第伍節進行穩健性分析,第陸節提出總結。
貳、文獻回顧與假說發展
一、非 GAAP 盈餘的兩種論點與實證發現
非 GAAP 盈餘資訊為企業自願揭露所提供的財務資訊,而隨著企業揭露非
GAAP 盈餘日漸普遍,不但引起學術界的廣泛討論,並產生分歧的看法,可分為「資
訊觀點」與「投機觀點」。
支持「資訊觀點」的學者認為經理人透過非 GAAP 盈餘傳達 GAAP 盈餘中未
的金額,而且會使 ERCs 降低。
4 例如:Barth, Landsman, and Lang (2008) 、Daske, Hail, Leuz, and Verdi (2008) 、Horton, Serafeim,
and Serafeim (2013) 等皆發現採用國際報導準則可降低盈餘管理及提高財務報導品質。
5 過去文獻亦曾探討 SEC 對揭露要求之鬆綁如何影響公司的盈餘管理策略,例如曹嘉玲與洪叔
民 (2020) 的研究發現,SEC 於 2007 年允許外國公司無需在年報中揭露依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
則編製之盈餘及股東權益調節數後,自願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公司,其裁決性應計數和實
質盈餘管理間具有同時發生的替代關係。本文的研究提供額外證據顯示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會
受到 SEC 揭露政策改變的影響。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