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33-3
P. 5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3 Dec. 2023




               相關驗證程序;反之,如有專業領域問題,則傾向視情況授權,受訪者說明其中的
               思維脈絡:「我們跟客戶比較像是協同開發,他會講需求,會給一些意見,我們也
              會跟他談,但不一定會完全依照,就算我們設計的不好,再怎麼說也比他專業,應
              該是有辦法說服客戶的(台達電子)。」「用新的物料、新的設備,是要經過客戶
              核可…經過確認,可知道這樣調整是沒有問題的(華通電腦)。」

               (四)執行檢討階段
                   因產能限制,多數企業投入生產前,會面臨排程順序等資源調配問題,此與能
               否符合客戶交期需求相關。各家企業排程參數不同,個案企業有基於產能或效率最
               佳化者、營收貢獻度者、亦或結合個別客戶價值衡量等,無論具體考量為何,多數
               係經參數資訊之連結回饋,進行生產排程決策或調整資源。生產過程中,有企業引
               進工業互聯網概念,利用智慧技術能力,進行複雜分析及預測,連結智能設備生產,
               並從活用數據中,進行生產優化、智慧決策等效益;或以生產監控警示系統,即
               時發現問題或產生警示,如整合客戶關係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供應鍊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企業資源規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等系統,以快速提供決策資訊。交貨後,個案企業會進一
               步整合,來自客戶端及內部數據,深入分析檢討,展開防呆或防止再發等措施。執
               行與檢討階段,企業與客戶互動關係,是透過資訊分享連結,授權客戶同步參與或
               深化管控,特別是新領域或新產品,受訪者陳述:「如果客戶沒有足夠的參與,在
              這個領域上面,他們真正的痛點是甚麼,我們的檢討就不會那麼的準確(經緯航
              太)。」
                   上述經驗案例顯示,受訪企業高度運用智慧技術,藉由與客戶互動,將所接收

               的資訊快速融入實務流程,靈活地調整因應作法。因而,本研究初步歸納受訪企業
               具備一套巧妙破除「多異質客戶、多變需求、短時效、資源有限」等能耐限制的法
               則,這包括:取之於個別客戶的知識,但不侷限於個別客戶的應用;雖會授權客戶,
               卻視情況制宜;透過與客戶資訊相依性,強化管理與決策,並兼顧長短期效益與發
               展。基於上述,本研究體認若僅以「互動導向」觀點,便很難完全解釋此現象。因
               此,以下本文從實務出發,檢視互動導向學理,在產業實務脈絡下產生變化的過程,
               並經由三程序分析與彙整有關資料:首先檢視受訪企業如何應用智慧技術於交易各

               流程;繼之,重新分類、配對與整理各構念與案例;最後,歸納異同與重新詮釋(詳
               細執行推論之程序如附錄一所示)。


               二、智慧代理技術如何運用於「互動導向」成為「智慧化互動導向」
                   本研究以「互動導向」為前提,經個案企業運用智慧代理技術作法或機制,採
               內容分類、配對與彙整,發現藉由 IATs 所具備之資訊取得與搜集、資訊分析、互


                                                     45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