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33-3
P. 52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Orientation: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Taiwan



               一、業者 B2B 交易模式中行銷實務應用
                    本研究首先整理受訪企業如何以智慧技術,應用於與客戶交易各流程中,例如:
               如何與客戶進行訂單需求與效益確認、技術與互動規劃、驗證及生產執行檢討等實
               務,並說明此過程如何重構雙方互動關係:
               (一)客戶需求與效益確認

                    供應商在接單後,主要會針對技術可行性與接單效益進行初步評估,且會即時
               回覆初步方案。受訪企業除需同時面對多個客戶與多樣需求外,且須評估可能獲取
               的商機及利益,此時回應速度及評估準確性,將直接影響商機取得與利益確保。當
               回應時間受到極度壓縮及人力限制下,廠商多半會將此經驗發展成模組化、通則化
               及設計崁入等機制以回應,並且優化回應品質及效率,受訪者提及:「設計規劃時,
               材料、零件等已經模組化了,外觀標準化內部是可調整,…可自己定義,或客戶可
               要求做調整(台灣華傑)。」;「客戶有企劃內容,我們可透過設計模組去評估方案,

               像設計曲線的可行性,要製造能實現才行(台灣華傑)。」
               (二)技術與互動規劃階段
                    此階段包含技術規劃與互動規劃兩層面。技術規劃上,除非有重大變異,供
               應商常延續或調整初步技術方案即展開工程作業,以利後續驗證或生產進行;互動
               規劃則區分為一次性作業或專案性作業,若為一次性作業,企業與客戶之間會建置
               溝通平臺,如交易平臺或技術平臺,這類平臺建置多為在交易時,但長期仍可作為
               聯繫溝通或訊息交換;專案性作業則依據客戶需求進行規劃,以利專案進度控管。
               B2B 採購程序常以專案方式運作,涉及成員可能不同,因此專案啟動前雙方會就交
               易溝通介面,進行前置規劃,以利雙方資訊連結,此時常見的協同合作機制,是建

               置資訊溝通系統和追溯系統。受訪者說明此類溝通平臺,對後期執行控管有其重要
               性與便利性:「客戶會先建立一個管理平臺,讓不同地方的人管理此專案,身為供
               應商必須將數據上傳,客戶所有專案成員都會去檢查,同時也提出他們的技術與規
               格要求,整個交易過程非常詳細、聯繫也快速(台灣華傑)。」
               (三)驗證階段
                    客戶在供應商提出初步方案後正式生產前,一般會對企業供應能力及品質規格
               進行驗證。供應能力乃屬客戶對供應商,基本且週期性的審核作業,主要在審查供

               應商管理能力、產能狀況及確認,是否完成投產前客戶所要求的相關作業程序;產
               品品質及規格確認為新產品或新規格需送樣與試產,確認是否符合客戶要求。企業
               常藉由除錯檢核系統,先識別可能盲點或缺陷,從而延續改善原有解決方案。此類
               驗證程序通常以專案方式進行,需跨部門共同參與,包括設計、技術或製造相關人
               員在場 (On-site) 進行驗證,成本代價高且費時。因此,當個案企業面對客製化產品、
               新元件、新機種、新領域的產品或策略性客戶時,會傾向授權客戶參與,協同完成


                                                      44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