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33-3
P. 48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Orientation: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Taiwan
參、研究方法
一、多重個案研究
本研究採取多重個案研究方法,探索臺灣資訊電子業智慧互動相關議題,主
要考量有三點。首先,本研究所提「智慧化互動導向」之概念,過去並未有研究具
體探討,憑藉既有模式或文獻,很難掌握整體及管理事件本質,因此透過個案研究
有利於發現、啟發和解釋問題 (Siggelkow, 2007),而且透過受訪者現身說法搜集資
料,可為理論提供未來驗證有力的基礎 (Czarniawska, 1997)。再者,採取質性研究
係因產業供應鏈之上、下游特性不同、縱深程度具差異,如以量化檢驗變數的相關
性,將無法充分表達上、下游產業的情境與內涵,更無法完整詮釋其特殊性 (Perry,
1998)。最後,藉由反覆訪談,可檢視、修正與整合經理人,以智慧技術解決問題的
應用歷程 (Gibbert, Ruigrok, and Wicki, 2008),並依據其所賦予的意義,認識或詮釋
該現象 (Denzin and Lincoln, 2005)。綜上所述,本研究特別設計選取上、下游企業,
做為多重個案探討對象,以求在訪談歷程中,發掘事件發展的相關性、當事人想法、
意見與反應等脈絡細節,除可呈現資訊或觀點發展的完整歷程 (Langley, 1999),亦
可了解群體共鳴或衝突情形。
一般而言,質性研究假設實體是多元的,相同情境下,由個別與其社會之知覺
觀點建構而得。基於此,本研究以Marshall and Rossman (2006)建議的研究設計策略:
反覆訪談、持續性觀察與多元資料搜集等方式,以確認內部信度,並遵循 Maxwell
(1992) 建議,規劃與確認研究效度。以訪談綱要為例,本文共同研究者之一,除任
職高階且具備在該產業近 30 年的工作經歷外,並事先諮詢專家學者,同時根據個
案企業特性,以及該產業特有用字遣詞和概念,進行內容確認與詮釋,藉以提升本
研究之詮釋效度。
二、個案對象選取與資料收集
印刷電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素有「電子工業之母」的名號,是臺
灣舉足輕重產業之一。即使新冠疫情肆虐又面臨高通膨影響,終端需求一路下滑,
但台商 PCB 製造仍逆勢成長:2021 年製造產值 8,178 億新台幣,製造成長率達
17.5%;2022 年再創新高,產業鏈海內外總產值為 1.32 兆、年增 2.9%,其中 PCB
製造為 9,033 億、年增 10.5%(王賜麟,2023)。以往電路板製造特性是標準化、
大量生產、且以成本為優先考量;今 5G 時代來臨,對 PCB 的要求逐漸轉向利基型
與高度客製化,此使得臺灣產業亟需創新,增加附加價值。本研究基於上述產業重
要性及發展性,因此,鎖定印刷電路板產業上下游為個案對象。
本研究以訪談內涵深度及多元性,作為個案對象選取的重要基準,且因研究者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