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32
Associations of Demand for Privat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Willingness to Pay,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s with Preferences for Long-Term Care Systems
架」 (Narrow Framing) 偏誤的影響,一來低估商業長照險可以消弭長照成本的好處,
二來商業長照險昂貴的保費,反而讓消費者視購買商業長照險為一項壞投資 (Bad
Investment or Risky Investing),導致以商業長照險作為長照財源的保障偏低 (Gottlieb
and Mitchell, 2020)。
這些影響因素除了與本研究的調查若干吻合,也間接支持我們採用「長照保險
需求」、「願付程度」與「預防性儲蓄」這三項內在決策因素(與家戶或個人的財
務狀況有關),觀察這三項因素如何影響民眾對於長照制度的選擇或偏好。首先,
觀察投保者之保險需求與願付程度的多寡,與自身的風險高低及風險趨避程度有
關,也與已(曾)遭遇的長照風險體驗有關 (Zhou-Richter et al., 2010)。Brau et al.
(2010) 針對義大利的居民進行兩階段調查,觀察「有意願購買」與「願付程度」,
分別對商業或公立長照保險需求的影響。第一階段針對商業長照險需求的實證發
現,長照需求的先前經驗會顯著影響後來對商業長照險的購買意願,且個人社會經
濟變數(如所得)則會顯著影響願意付出金額的高低。第二階段針對公立長照保險
需求的實證發現,一般民眾將其視為(類似)必需品,每人所需繳交的保費與能獲
5
得的保障,根植於(富人補貼窮人)所得重分配的計算基礎 。其次,就願付程度,
平均而言,一般民眾反而願意投保(購買)公立長照保險,儘管公立長照險能夠提
供的長照服務較為有限;其投保意願較低的商業長照保險雖然能夠提供較充足的長
照服務,但須搭配較高的願付程度。Forte (2017) 提到,商業與社會長照保險,兩者
之間會形成互補的關係,肇因於投保者受惠於商業長照險提供的保障,導致顯著降
低地方政府長照財務預算的負擔。綜合上述,可以清楚觀察到一般民眾願付程度的
行為,的確與長照風險體驗及公立長照保險擔任的角色等因素密切相關。從而,從
長照需求者「願付程度」的內部決策行為來看,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進一步驗證
個人願付程度對於長照制度偏好的影響。
再者,預防性儲蓄的作為,除了受到長照財務風險偏態的影響 (Ebert and
Wiesen, 2011),也與「長照給付內容的需求型態」有關 (Norton, 2000; Li and Jensen,
2011; Allaire et al., 2016)。實務上,相較於醫療風險的投保行為,一般民眾面對長
照風險的投保行為明顯不足;甚至,就美國國會預算 2004 年的統計數字,美國民
眾只有 4% 的長照費用支出是經由商業長照保險來給付 (Li and Jensen, 2011)。以下
實證研究分別探討,於存在公立長照保險的影響之下,民眾對於商業長照保險的
需求會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Li and Jensen (2011) 特別針對「長照險需求」對於後
5 公立保險的精算基礎根植於在國境內以相同的價格(費率)向所有居民提供保險 (Community-
based Rating); 商業保險是植基於個人風險差異化的費率提供保險 (Individual Risk-based
Rating)。
124